● 行
- 道路。《詩•豳風•七月》:「女執懿筐,遵彼微行。」
- 泛指人或物排成的行列。《吕氏春秋•辯土》:「正其行,通其風。」
- 排列。《鶡冠子•王鈇》:「列星不亂,各以序行。」
- 古軍制,二十五人為行。《左傳•隱公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
- 輩,班輩。《史記•匈奴列傳》:「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 排行。《聊齋志異•蕭七》:「徐問其族姓,女自言:『蕭姓,行七。』」
- 助詞。用在名詞或代詞後表示複數。相當於「們」、「等」。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宫調》卷八:「怕賢不信,試問普救裏僧行。」
- 量詞。用於成行的東西。《吕氏春秋•行論》:「燕王聞之,泣數行而下。」
- 數學名詞。「矩陣」中的橫排叫「行」,縱排叫「列」。
- 行伍;行陣。《楚辭•九歌•國殇》:「凌余陣兮躐余行。」
- 步兵的陣勢。《左傳•昭公元年》:「(魏舒)乃毁車以為行。」
- 首。《太玄•裝》:「莫見之行。」
- 器物质量粗劣不坚牢。《周禮•地官•胥師》:「察其詐偽飾行儥慝者而誅罰之。」
- 店鋪;商行。唐康駢《劇談録》卷上:「逕詣市東肉行,以善價取之。」
- 行棧。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一:「(嘉興人聞人茂德)多蓄書,喜借人。自言作門客牙,充書籍行。」
- 行業。原指工商業中的類別,後亦泛稱職業。宋吴自牧《夢粱録•民俗》:「且如士農工商、諸行百戶衣巾裝著,皆有等差。」
- 表示處所。用在人稱的後面。猶言「這裡」、「那裡」。宋周邦彦《風流子》:「最苦夢魂,今宵不到伊行。」
- 連續貫穿。《漢書•谷永傳》:「以次貫行,固執無違。」
- 用長的針腳將棉絮等活計連綴起來。也作「絎」。如:行棉襖;行棉被。清黄六鴻《福惠全書•保甲•檢騐壯丁》:「其伍長壯丁,須各備行綿撞帽一頂。上綴號帶,傍垂遮耳護項,內綴兜頦帽繩,身置重綿叠布密行。」
● 行
- 行走。《墨子•公輪》:「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 規律;道理。《易•復》:「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
- 經過;經歷。《管子•問》:「城粟軍粮,其可以行幾何年也。」
- 言,說。《管子•山權数篇》:『行者,道民之利害也。』是皆行為言也。」
- 去,離開。唐李白《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又还,返回。《吕氏春秋•行論》:「使者行至齊。」
- 出動;出行。《晋書•謝安傳》:「安神色不變曰:『晋祚存亡,在此一行。』」
- 出嫁。《詩•鄘風•蝃蝀》:「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
- 行裝。《漢書•曹參傳》:「蕭何薨,參聞之,告舍人趣治行,『吾且入相。』」
- 行程。《老子》第六十四章:「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 運行;流動。《易•乾》:「雲行雨施。」
- 流通;流行。《史記•貨殖列傳》:「財幣欲其行如流水。」
- 通曉。《吕氏春秋•適音》:「故先王之制禮樂也,非特以歡耳目、極口腹之欲也,將以教民平好惡、行禮義也。」
- 巡狩;巡視。《左傳•昭公十八年》:「司馬、司寇,列居火道,行火所焮。」
- 察看(舊讀xing4)。《禮記•樂記》:「釋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復其位。」
- 做;從事。如:行醫;行善;身體力行。《墨子•經上》:「行,為也。」
- 用;施行。《論語•衛靈公》:「行夏之時。」
- 賞賜;授予。如:論功行賞。《韓非子•難一》:「歸而行爵,先雍季而後舅犯。」
- 降落。《禮記•月令》:「大雨時行。」
- 斟酒。《儀禮•大射》:「公又行一爵,若賓若長,唯公所酬。」
- 量詞。酌酒勸飲一遍。《法言•修身》:「賓主百拜,而酒三行。」
- 行為;德行。《楚辭•九章•橘頌》:「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
- 古代通使之官。又叫「行人」。《管子•小匡》:「隰朋為行。」
- 兼代官職。大官兼管小官的事叫行;小官兼代大官的事叫守。《後漢書•陳俊傳》:「於是拜俊太山太守,行大將軍事。」
- 古詩的一種體裁。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説•樂府》:「按樂府命題,名稱不一:蓋自琴曲之外,其放情長言,雜而無方者曰『歌』;步骤馳騁,疏而不滯者曰『行』,兼之日『歌行』。如古辭《孤兒行》、《飲馬長城窟行》。」
- 樂曲。《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辭謝,為鼓一再行。」
- 舊時官吏署「行」字于文案紙尾,表示照準施行。《新唐書•百官志二》:「(舍人六人)凡詔旨制敕、璽書册命,皆起草進畫;既下,則署行。」
- 向下簽發公文或命令。宋俞文豹《吹劍四録》:「(船工)遂告之官,太守吴鶴林泳申朝廷,行下浙東提刑司,追逮二十七人。」
- 漢字的一種字體,即「行書」。唐張彦遠《法書要録•行書》:「行書者,後漢潁川劉德昇所作也。即正書之小偽,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
- 日月星辰運行的軌道。《詩•小雅•十月之交》:「日月告凶,不用其行。」
- 先;往昔。《史記•陳涉世家》:「乃行卜。」
- 成,成功。《鬼谷子•摩》:「行者,成也;廉者,潔也。」
- 可以。宋朱熹《省察》:「文字講説得行而意味未深者,正要本原上加功。」
- 能幹;在行。
- 副詞。1.表示將要發生,相當於「且」、「將」。《詩•魏風•十畝之間》:「行與子還兮,十畝之外兮。」 2.表示動作、行為或事情的承接,相當於「即」、「就」。《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孤兒行》:「上高堂,行取殿下堂。」
- 連詞。以「行……行……」的形式成對配搭使用,相當於「且……且……」、「一面……一面……」。元王伯成《哨遍•項羽自刎》:「行走行迎,故然激怒剛强性。」
- 通「形」。形體。《老子》第二十四章:「餘食贅行,物或惡之。」
- 圍棋下子。後為圍棋術語。《淮南子•説林》:「行一棊不足以見智,彈一弦不足以見悲。」
- 佛教術語。戒行。指學佛的人遵守戒律刻苦修道的行為。唐白居易《贈别宣上人》:「性真悟泡幻,行潔離塵滓。」
● 行
- 事。《禮記•坊記》:「民猶貴禄而賤行。」
- 行跡。《禮記•樂記》:「聞其謚知其行也。」
- 姓。《後漢書•光武帝紀下》:「隗囂遣將行巡寇扶風。」
● 行
- 〔行行〕剛強貌。《論語•先進》:「子路,行行如也。」
● 行
- 〔道行〕僧道修行的功夫。清紀昀《閲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録四》:「然里之男婦,無不曰三師父道行清高。」
英語 go; walk; move, travel; circulate
德語 Linie ,ZEW ,fähig, in Ordnung, kompetent, okay, temporär (S),gehen, reisen, etw. ausführen, Reise, Verhalten
法語 classe,sorte,rang,maison de commerce,marcher,agir,faire,pratiquer,appliquer,d'accord,c'est bon !,bagages,quitter la maison,ballade,voyage,action,comportement,conduite (personnelle)
行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1) (象形。本義:道路)
(2) 同本義 [road]
行,道也。——《說文》
行有死人。——《詩·小雅·小弁》
遵彼微行。——《詩·豳風·七月》
又如:行葦(路旁蘆葦);行阡(道路);行神(路神);行程(路程);行街(大路)
(3) 直排爲行,橫排爲列 [line;row]
左右陳行,戒我師旅。——《詩·大雅·常武》
凌餘陣兮躐餘行。——《楚辭·九歌·國殤》
奉讀書,五行並下。——《後漢書·應奉傳》
(4) 軍隊編制,二十五人爲一行 [the ranks]
鄭伯使卒出貑,行出犬雞。——《左傳·隱公十一年》
(5) 隊伍,軍隊 [army]
陳勝、 吳廣皆次當 行。——《史記·陳涉世家》
必能使行陣和睦。——諸葛亮《出師表》
又如:行陣(軍隊行列);行陣和睦(指軍隊協調團結);行首(軍隊的行列);行陣(行伍。舊指軍隊)
(6) 行業。原指工商業中的類別,後亦泛指職業 [trade;profession;line of business]
皆次當行。——《史記·陳涉世家》
又如:幹裝修水管這一行;你幹哪一行?;行計(行業);行戶(行業,妓院;商戶)
(7) 營業機構;商行 [business firm]。
如:行鋪(商行店鋪);行貨(貨物;特指壞貨,劣貨;隱語指男性生殖器);行戶(宋以後稱加入商行的商戶)
(8) 排行 [seniority among brothers and sisters]。
如:你行幾,我行二;行第(排行的次序)
(9) 輩分 [generation]
丈人行也。——《漢書·李廣蘇建傳》
又如:行次
(10) 引申表示多數 [-s;-es]。
如:和尚行;僧尼行
詞性變化
動
(1) 連續貫穿 [run through]
以次貫行,固執無違。——《漢書》
(2) 用長的針腳將棉衣等活計連綴起來爲行。也作「絎」 [quilt]。
如:行棉襖;行棉被
代
(1) 這裏 [here]——表示處所
這小賤人不來我行回話。——《西廂記》
(2) 那裏 [there]——表示處所
最苦夢魂,今宵不到伊行。——周邦彥《風流子》
(3) 另見 hàng;héng;xíng
常用詞組
基本詞義
◎ 行 hàng
形
(1) 剛強 [bold]
行,行行,剛強的樣子。——《集韻》
(2) 另見 háng;héng;xíng
常用詞組
行 國語辭典
-
走、走路。如:「直行」、「寸步難行」、「錦衣夜行」。《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唐·王維〈終南別業〉詩:「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
往。《詩經·秦風·無衣》:「脩我甲兵,與子偕行。」唐·杜甫〈奉濟驛重送嚴公四 韻〉:「幾時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
移動、流動。如:「運行」。《易經·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唐·杜甫〈夢李白〉詩二首之二:「浮雲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
流通。如:「流行」、「風行一時」、「通行全國」、「發行報刊」。《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
做、從事。如:「行醫」、「行善」。《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
-
實施。《易經·繫辭上》:「推而行之謂之通。」唐·孔穎達·正義:「因推此以可變而施行之,謂之通也。」
-
經歷。《聊齋志異·卷二·俠女》:「行年二十有五,伉儷猶虛。」
-
可以。如:「行不行?」、「行!放手去做吧!」、「做事只要盡心盡力就行了。」
-
道路。《詩經·小雅·小弁》:「行有死人,尚或墐之。」
-
行書的簡稱。如:「行草」、「行楷」。
-
一種樂府和古詩的體裁。如:〈短歌行〉、〈琵琶行〉、〈飲馬長城窟行〉。
-
量詞。計算酌酒奉客的單位。漢·揚雄《法言·修身》:「賓主百拜,而酒三行。」宋·司馬光〈訓儉示康〉:「客至未嘗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過七行。」
-
姓。如漢代有行宏。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能幹、幹練。如:「你真行。」、「他在這方面行得很。」
-
不久、將要。如:「行將就木」。唐·元稹〈遣悲懷〉詩三首之二:「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
且。《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乃使良還,行燒絕棧道。」《文選·曹丕·與吳質書》:「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
行列。直列為行,橫排為列。《左傳·成公二年》:「屬當戎行,無所逃隱。」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
兄弟姐妹長幼的次序。如:「排行老三。」
-
量詞。計算成排東西的單位。如:「一行樹」、「一目十行」。唐·杜甫〈絕句〉四首之三:「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
營業交易的機構。如:「銀行」、「洋行」、「分行」、「商行」、「行庫」。
-
職業。如:「各行各業」、「行行出狀元」、「三句話不離本行」。
-
表處所,用於人稱之後。宋·周邦彥〈風流子·新綠小池塘〉詞:「最苦夢魂,今宵不到伊行。」《水滸傳·第一四回》:「你這等賊心賊肝,我行須使不得!」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行為舉止。如:「品行」、「操行」、「獸行」、「德行」。《論語·公冶長》:「聽其言而觀其行。」
-
參見「行行」、「樹行子」等條。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𠀤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又【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又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又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𨻰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又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行之官。【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又語也。【爾雅·釋詁】行,言也。【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又歌行。【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又【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又【廣韻】下孟切,胻去聲。【玉篇】行,迹也。【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又姓。【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𡨥扶風。【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又【集韻】寒岡切,音杭。【類篇】列也。【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𨻰。
又中行,複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又太行,山名。【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又【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又輩行也。【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又【韻會】行行,剛健貌。【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又【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又【韻補】叶先韻。【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又【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
行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xɑŋ˧˥; ɕiŋ˧˥ 唐代读音 *hæng *hɑng日语读音 IKU YUKU OKONAU韩语罗马 HAYNG HANG现代韩语 항 행越南语 hàng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hang2 hong2 hen5 [宝安腔] hang2 | hang3 | hong2 [客英字典] hang2 hong2 hang5 [陆丰腔] hang3 hen6 hong3 [沙头角腔] hong2 hang2 hang5 [梅县腔] hang2 hen5 hong2 [海陆腔] hang2 hong2 hen6 [东莞腔] hong2 hang2 hang3 [客语拼音字汇] hang2 hong2 [梅县腔] hang2粤语 haang4 hang4 hang6 hong4
近代音 曉母 江陽韻 平聲陽 杭小空;曉母 江陽韻 去聲 行小空;曉母 庚青韻 平聲陽 行小空;曉母 庚青韻 去聲 杏小空;中古音 匣母 唐韻 平聲 航小韻 胡郎切 一等 開口;匣母 庚韻 平聲 行小韻 戶庚切 二等 開口;匣母 宕韻 去聲 吭小韻 下浪切 一等 開口;匣母 映韻 去聲 行小韻 下更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匣母 唐部 ;匣母 唐部 ;匣母 唐部 ;匣母 唐部 ;王力系统:匣母 陽部 ;匣母 陽部 ;匣母 陽部 ;匣母 陽部 ;
行 字源字形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