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1) 船;方舟 [boat]
航,船也。——《廣韻》
航,方舟也。本作斻。——《集韻》
大者以爲舟航柱樑。——《淮南子·主術》
譬臨河而無航。——《後漢書·張衡傳》
長鯨吞航。——《文選·左思·吳都賦》
又如:航人(船伕)
(2) 兩船相併,因指連船而成的浮橋 [pontoon]。
如:航橋(渡橋)
(3) 航空,飛機的飛行活動 [aviation]。
如:民航
詞性變化
〈動〉
(1) 船行;航行 [navigate]。今飛機、飛船等飛行器在空中飛行也稱航。如:航空;宇航;航業(船舶往來一港口輸送貨物或旅客的營業)
(2) 渡過 [cross]
峽甚逼仄,故一木航之。——《徐霞客遊記》
常用詞組
航 國語辭典
-
舟、船。《文選·左思·吳都賦》:「於是乎長鯨吞航,修鯢吐浪。」元·馬致遠〈壽陽曲·遠浦帆歸〉曲:「夕陽下,酒旆閑,兩三航未曾著岸。」
-
連舟而成的浮橋。《淮南子·氾論》:「古者大川名谷,衝絕道路,不通往來也,乃為窬木方版以為舟航。」
-
船、飛機等的行走。如:「領航」、「巡航」、「導航」。唐·韓愈〈答張徹〉詩:「疊雪走商嶺,飛波航洞庭。」
方舟也。从方亢聲。《禮》:天子造舟,諸矦維舟,大夫方舟,士特舟。胡郎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别作航,非是。文二 重一
(
𣃚)方舟也。舟字葢衍。衞風:一葦杭之。毛曰:杭,渡也。杭卽
𣃚字,計謂一葦可以爲之舟也。舟所以渡,故謂渡爲
𣃚。始皇臨浙江,水波惡,乃西百二十里從狹中渡,其地因有餘杭縣。杜篤論都賦,造舟於渭,北杭涇流。章懷後漢書作北
𣃚。注云:說文
𣃚字在方部。今流俗不解。遂與杭字相亂者,誤也。是說誠然。然
𣃚之作杭久矣。章懷偶一正之,而不能盡正也。李南傳:向度宛陵浦里,
𣃚馬踠足,亦係章懷改杭爲
𣃚。而地理、郡國二志餘杭縣未之或改也。
𣃚亦作航。方言曰:舟或謂之航,杭者說文或抗字。从方亢聲。胡郞切。十部。禮:天子造舟,諸侯維舟,大夫方舟,士特舟。大雅詩傳及釋水同。李巡曰:比其舟而渡曰造舟,中央左右相維持曰維舟。倂兩船曰方舟。一舟曰特舟。孫炎曰:造舟,比舟爲梁也。維舟,連四舟也。釋水及公羊傳注此下又有庶人乘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