菹 基本解釋
● 菹
- 水草叢生的沼澤地。《孟子•滕文公下》:「禹掘地而注之海,驅蛇龍而放之菹。」
- 通「沮」。濕潤。《墨子•節葬下》:「掘地之深,下無菹漏。」
● 菹
- 醃菜。《詩•小雅•信南山》:「疆埸有瓜,是剥是菹。」
- 肉醬。《禮記•少儀》:「麋鹿為菹。」
- 古代酷刑,剁人為肉醬。《漢書•刑法志》:「梟其首,菹其骨肉於市。」
- 芭蕉。巴苴的簡稱。《後漢書•馬融傳》:「其土毛則……桂荏、鳧葵、格、韮、菹、于。」
- 枯草。《管子•輕重甲》:「今齊有渠展之鹽,請君伐菹薪,煮沸水為鹽。」
英語 salted or pickled vegetables
德語 Gepökeltes Gemüse (S, Ess)
法語 Saumure
【漢典】
菹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菹
名
(1) (形聲。從艸,沮( jū)聲。本義;醃菜)
(2) 同本義 [pickle]
菹,酢菜也。——《說文》。字亦作葅。
水草之菹。——《禮記·祭統》
七菹。——《周禮·醢人》
饋食之豆,其實葵菹——《周禮》
又如:菹醢(鹽醃的野菜、肉醬);菹醬(葅醬。醬菜)
(3) 枯乾的草 [withered grass]
請君伐菹薪,煮沸水爲鹽。——《管子·輕重甲》
又如:菹笠(用茅草編織的笠);菹薪(枯槁的草木;柴草)
(4) 草蓆 [straw mat]。
如:菹稭(葅稭。用農作物莖杆編成的鋪墊物,草蓆)
(5) 肉醬 [minced meat]
麋鹿爲菹。——《禮記·內則》
又如:菹膾(魚肉醬);
(6) 水草叢生的沼澤地 [marsh]
紐菹之獸。——《穆天子傳》。注:「吳人呼田獵茸草地曰菹。」
又如:菹澤(水草繁茂的沼澤地);菹藪(水草繁茂的湖澤)
詞性變化
動
古代一種酷刑,把人剁成肉醬 [mince]
菹其骨肉於市。——《漢書·刑法志》
常用詞組
【漢典】
菹 國語辭典
名
-
水草叢生的沼澤。《孟子·滕文公下》:「禹掘地而注之海,驅蛇龍而放之菹。」漢·趙岐·注:「菹,澤生草也。」
-
醃菜、鹹菜。《詩經·小雅·信南山》:「疆埸有瓜,是剝是菹。」宋·陸游〈雪夜〉詩:「菜乞鄰家作菹美,酒賒近市帶醅渾。」
-
肉醬。《禮記·少儀》:「麋鹿為菹。」
動
-
剁成肉醬。《漢書·卷二三·刑法志》:「梟其首,菹其骨肉於市。」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