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 詳細解釋
(康熙字典未收錄「报」字頭,请參考「報」字。)
【唐韻】博耗切【集韻】【韻會】博號切,𠀤保去聲。復也,酬也,答也。【詩·鄭風】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禮·郊特牲】報本反始。【註】謝其恩之謂報,歸其功之謂反。【史記·范睢傳】睚睚之怨必報。
又告也。【前漢·吳王傳】無文書,口報。【天寶遺事】新進士及第,以泥金書帖子,附家書中,用報登科之喜。
又猶合也。【禮·喪服小記】下殤小功帶澡麻,不絕本,詘而反以報之。
又論囚曰報。【前漢·張湯傳】爰書論訊鞫報。
又下婬上曰報。【左傳·宣三年】鄭文公報鄭子之妃曰𨻰嬀。【註】鄭子,文公叔父子儀也。【漢律】婬季父之妻曰報。
又與赴通。【禮·喪服小記】報葬者報虞。【註】報,讀爲赴,急疾之義。虞以安神,不可緩也。 本作𡙈。
【漢典】
(說文解字未收錄「报」字頭,请參考「報」字:)
《說文解字》
當罪人也。从幸从𠬝。
𠬝,服罪也。博号切
《說文解字注》
(報)當辠人也。司馬彪百官志曰:廷尉掌平獄,奏當所應。凡郡國讞疑罪,皆處當以報。史記張釋之列傳曰:廷尉奏當,一人犯蹕,當罰金。又曰:廷尉當。是也。又路溫舒上書曰:奏當之成。司馬貞引崔浩云:當謂處其罪也。按當者,漢人語。報,亦漢人語。漢書張湯傳曰:訊鞫論報。蘇林注蘇建傳曰:報,論也。斷獄爲報,是則處分其罪以上聞曰奏當,亦曰報也。引申爲報白,爲報復。又叚爲赴疾之赴。見少儀、喪服小記。今俗云急報是也。从㚔从
𠬝。㑹意。博号切。古音在三部。今隷作報。
𠬝,服辠也。
𠬝見又部,音服,治也。小徐作㞋,音展,誤甚。此説从
𠬝之意。以今字今言通之也。
【漢典】
初中古詩詞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唐·岑参 《逢入京使》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唐·李贺 《雁门太守行》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
宋·李清照 《渔家傲》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
宋·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三国·诸葛亮 《出师表》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三国·诸葛亮 《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