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動〉
(1) (形聲。從辵,反聲。字本作“反”。本義:迴歸,返回)
(2) 同本義 [return;go back]
返,還也。——《說文》
返,歸也。——《廣雅》
祖伊返。——《書·西伯勘黎》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唐· 崔顥《黃鶴樓》
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史記·魏公子列傳》
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晉· 陶淵明《歸園田居》
返字本作“反”
福祿來反。——《詩·周頌·執競》
而反其侵地。——《國語·齊語》
(3) 又如:返命(辦完事情後,回來覆命);返書(回信);返棹(船隻返回)
(4) 歸還 [return]
其子長而返其璧。——《呂氏春秋·觀表》
俟汝至石頭城,返汝簪。——《搜神記》
(5) 又如:返璧(送還別人饋贈的禮品);返金(退錢,還錢)
(6) 更換 [change]
返瑟而弦。——《呂氏春秋·慎人》
(7) 又如:返瑟而弦(換瑟而彈奏);返嘴(反口,改口);返易(倒換,掉換)
(8) 通“反”。違反 [violate]。如:返倒(違逆,抗拒)
常用詞組
返 國語辭典
回來。如:「流連忘返」、「去而復返」。唐·樓穎〈西施石〉詩:「一去姑蘇不復返,岸旁桃李為誰春。」
歸還。晉·干寶《搜神記·卷四》:「俟汝至石頭城,返汝簪。」《聊齋志異·卷九·喬女》:「宰按之,果真,窮治諸無賴,盡返所取。」
折回。如:「迴光返照」。
更換。《呂氏春秋·孝行覽·慎人》:「孔子烈然,返瑟而弦。」
返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fĄn˨˩˦ 唐代读音 *biæ̌n日语读音 KAESU KAERU韩语罗马 PAN现代韩语 반越南语 phản
客家话 [海陆腔] fan3 [宝安腔] fan1 [台湾四县腔] fan3 [客英字典] fan3 [梅县腔] fan3 [客语拼音字汇] fan1 fan3粤语 faan1 faan2潮州话 何冤2(反),huang2 (húang)[潮州]huêng2 (húeng)
近代音 非母 寒山韻 上聲 反小空;中古音 非母 阮韻 上聲 反小韻 府逺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幫母 寒部 ;王力系统:幫母 元部 ;
返 字源字形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