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
- 冷。《書•洪範》:「曰燠,曰寒。」
- 感到冷。《左傳•宣公十二年》:「師人多寒。」
- 使寒冷。《孟子•告子上》:「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寒冷的季節。與「暑」相對。《列子•湯問》:「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 貧困。《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范叔一寒如此哉!」
- 卑微;微賤。《晋書•劉毅傳》:「是以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
- 謙辭。《京本通俗小説•錯斬崔寧》:「今日相擾,明早就煩老兄過寒家計議生理。」
- 冷卻下來。特指終止盟約。《左傳•哀公十二年》:「今吾子曰必尋盟。若可尋也,亦可寒也。」
- 恐懼;戰慄。《戰國策•秦策四》:「若是王以十成鄭,梁氏寒心。」
- 聲音淒涼。晋潘岳《秋興賦》:「蟬嘒嘒而寒吟兮,鴈飄飄而南飛。」
- 凋零;枯萎。漢崔蹇《農家諺》:「黄梅寒,井底乾。」
- 中醫術語。①指引起疾病的六淫之一。《素問•瘧論》:「夫寒者,陰氣也。」②病名,由寒邪引起的機能衰退的病症。《左傳•昭公元年》:「陰淫寒疾。」
- 古代一種烹飪方法。《鹽鐵論•散不足》:「煎魚切肝,羊淹鷄寒。」
- 河神,即司寒。《左傳•昭公四年》:「祭寒而藏之。」
- 拔取。《小爾雅•廣詁》:「寒,取也。」
- 虞夏時國名。在今山東省濰坊市東北。《左傳•襄公四年》:「寒浞,伯明氏之讒子弟也,伯明后寒棄之
- 姓。《廣韻•寒韻》:「寒,姓。後漢博士魯國寒朗,武王子寒侯之後也。」
英語 cold, wintry, chilly
德語 kalt (Adv)
法語 froid,pauvre
寒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形
(1) (會意。金文外面是「宀」( mián),即房屋;中間是「人」;人的左右兩邊是四個「草」,表示很多;下面兩橫表示「冰」。寒冷是一種感覺,人們雖能感覺到,但是卻看不見。於是古人就採用上述四個形體來創造這個字,人踡曲在室內,以草避寒,表示天氣很冷。本義:冷,寒冷)
(2) 同本義 [cold]
寒,凍也。——《說文》
涼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極。——《列子·湯問》注
乾爲寒。——《易·說卦》
若不可尋也,亦可寒也。——《左傳·哀公十二年》
以享司寒。——《左傳·昭公四年》
北方曰寒風。——《呂氏春秋·有始》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飢渴寒暑,是事之變。——《莊子·德充符》
寒光照鐵衣。——《樂府詩集·木蘭詩》
寒雨連江夜入吳。—— 唐·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悽神寒骨。——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心憂炭賤願天寒。——唐· 白居易《賣炭翁》
又如:寒肅(寒冷肅殺);寒悄(冷氣侵入);寒衾(冰冷的牀鋪);寒噤(由於天冷而咬緊牙關或牙齒打戰)
(3) 貧困 [poor;poverty-stricken]。
如:寒門薄宦(窮家小吏);寒畯(貧寒的讀書人);寒劣(貧弱無助的人);寒女(貧窮家庭的女孩)
(4) 卑微;低微 [petty and low]
吾本寒家。——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又如:寒官(下級官吏);寒品(出身寒微的人);寒族(寒微的家族);寒窮(寒微貧窮)
(5) 冷清 [desolate]。
如:寒山(冷落寂靜的山;寒天的山);寒芒(使人感冷清的光芒);寒汀(清寒冷落的小洲);寒月(清冷的月光)
(6) 聲音淒涼 [dreary;miserable]
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高適《燕歌行》
又如:寒吟(哀鳴)
(7) 凋零;枯萎 [withered]
花寒鸚鵡病,春去杜鵑愁。——張可久《小山樂府》
又如:寒枝(寒冬凋零的林木)
(8) 謙詞 [my]。
如:寒第(對自己家的謙稱);寒門(貧寒的人家。對人謙稱自己的家);寒族(謙稱自己的家族)
詞性變化
動
(1) 感到冷 [feel cold]。
如:寒玉(玉質清冷)
(2) 恐懼;戰慄 [fear;dread]
若是王以十成鄭, 梁氏寒心。——《戰國策·秦策四》
寒心酸鼻。——《高唐賦》。注:「寒心,謂戰慄也。」
(3) 特指終止盟約 [end;stop]
遂寒前盟。——宋· 王明清《揮塵後錄》
名
(1) 寒冷的季節。與「暑」相對 [winter]
寒暑易節。——《列子·湯問》
犯寒暑。——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涉寒暑。——明· 劉基《賣柑者言》
又如:寒暄
(2) 寒天 [of cold day]。
如:寒照(寒天的日光);寒蓬(寒天的枯草);寒渡(寒天的渡口);寒川(寒天的河流)
(3) 寒夜 [of cold night]。
如:寒更(寒夜的更點);寒星(寒夜的星);寒柝(寒夜打更的木梆聲)
(4) 指由寒邪引起的機能衰退的病症 [chill;cold]。
如:受了一點寒
(5) 姓
常用詞組
寒 國語辭典
-
冷。如:「酷寒」、「禦寒」、「飢寒交迫」、「天寒地凍」。《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唐·白居易〈長恨歌〉:「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
窮困。如:「貧寒」、「家境清寒」。《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綈袍以贈之。」
-
卑賤。如:「寒門」、「寒儒」。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
秋冬寒冷的季節。與「暑」相對。《易經·繫辭下》:「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
國名。夏朝諸侯寒浞的封國。故址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濰縣境。
-
姓。如夏朝有諸侯寒浞,漢代有寒朗。
-
使受冷。《孟子·告子上》:「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戰慄、害怕。如:「心寒」、「膽寒」。《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夫以秦王之暴而積怒於燕,足以寒心,又況聞樊將軍之所在乎?」
-
終止、停止。《左傳·哀公十二年》:「今吾子曰必尋盟。若可尋也,亦可寒也。」晉·杜預·注:「寒,歇也。」
〔古文〕𡫮
𡫾【唐韻】胡安切【集韻】【韻會】【正韻】河干切,
𠀤音韓。【說文】凍也。本作
𡫾。从人在宀下,从茻薦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隸省作寒。【釋名】寒,捍也。捍,格也。【玉篇】冬時也。【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書·洪範】庶徴曰燠,曰寒。【傳】煥以長物,寒以成物。
又司寒,水神。【左傳·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註】司寒,元冥,水神也。
又【周語】火見而淸風戒寒。【荀悅·申鑒】下有寒民,則上不具服。
又窮窘也。【史記·范睢傳】范叔一寒至此哉。【宋史·𨻰同甫傳】畸人寒士皆賴之。
又國名,在北海,平壽縣東寒亭。【史記·夏本紀】伯明氏之讒子寒浞封國。
又姓。漢博士寒朗。
又叶胡田切,音賢。【楚辭·天問】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獸能言。
又叶側鄰切,音眞。【歐陽修·答韓子華詩】俊乂沈下位,惡去善乃伸。家至與戸到,飽饑而衣寒。
寒 音韻方言
寒 字源字形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