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kē

ㄎㄜ

部首 頁

部外 6

總筆畫 12

繁體 頦

頦 𩒁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988F

左右結構

4153341325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yntm

yombo

szog

01882

拼音 kē

注音 ㄎㄜ

部首 頁 部外 6總筆劃 12

基本區 988F筆順 415334132534

標

颏 基本解釋

● 頦

(頦)

kē ㄎㄜˉ


  1. 臉的最下部分,在兩腮和嘴的下面。通稱「下巴」、「下巴頦兒」。

英語 chin

德語 Kinn (S)​,Kinn (S)

法語 menton,(utilisé dans les noms d'oiseaux)​ gorge

【漢典】

颏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頦

頦 kē

名

(1) 下頜下方或下頜支之間的表面,通稱「下巴」 [chin]

頦,頤下也。——《玉篇》

我手承頦肘拄座。——韓愈《記夢》

(2) 又如:頦頤(下巴和腮幫子);頦頷(下巴);頦頰(臉面,面子)

(3) 另見 ké

常用詞組


頦寬
 

基本詞義


◎ 頦

(1) 頦 ké

(2) ——鳥名用字,根據鳥或哺乳動物頦下的一塊異色羽毛或毛皮分類定名 [bib]。如:紅點頦,藍點頦

(3) 另見 kē

【漢典】
【戌集下】【頁】 頦·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6

↳頦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颏」字頭,请參考「頦」字。)
【戌集下】【頁】 頦·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6

【唐韻】戸來切【韻會】何開切,𠀤音孩。【玉篇】頤下。【韓愈·記夢詩】我手承頦時拄座。

又【集韻】下攺切,音亥。義同。

又【集韻】【正韻】𠀤柯開切,音該。【博雅】醜也。

又【廣韻】古亥切【集韻】已亥切,𠀤音攺。義同。

又【集韻】頰頦也。

【漢典】
【卷九】【頁】

↳頦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颏」字頭,请參考「頦」字:)
【卷九】【頁】
《說文解字》

醜也。从頁亥聲。戶來切

《說文解字注》

(頦)醜也。廣雅同。篇、韵云。頤下。非許義。从𩑋。亥聲。戶來切。一部。按廣雅柯開切。

【漢典】

颏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kʰɤ˥

粤语 hoi4潮州话 hai5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颏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頦」。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頦」 說文‧頁部「頦」 「颏」「颏」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頦
𩒁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瞌(ke1)
    2. 疴(ke1)
    3. 鉿(ke1)
    4. 蚵(ke1)
    5. 牁(ke1)
    6. 牱(ke1)
    7. 搕(ke1)
    8. 棵(ke1)
    9. 趷(ke1)
    10. 樖(ke1)
    11. 苛(ke1)
    12. 軻(ke1)
同部首
    1. 顸
    2. 颓
    3. 颀
    4. 颚
    5. 颈
    6. 颇
    7. 颠
    8. 颉
    9. 顶
    10. 颎
    11. 颖
    12. 预
同筆畫
    1. 湂
    2. 䘫
    3. 𠋴
    4. 阕
    5. 䇮
    6. 傩
    7. 㾘
    8. 谡
    9. 絫
    10. 㨗
    11. 祼
    12. 𠒞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