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 基本解釋
● 貳
- 副手;副職。《周禮•天官•大宰》:「乃施灋于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貳。」
- 輔佐;協助。《書•周官》:「貳公弘化。」
- 增益;增添。《周禮•天官•酒正》:「大祭三貳,中祭再貳,小祭壹貳。」
- 再,重複。《論語•雍也》:「有顔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 匹敵,比並。《左傳•哀公七年》:「且魯赋八百乘,君之貳也。」
- 懷疑,不信任。《書•大禹謨》:「任賢勿貳,去邪勿疑。」
- 有二心,不專一。《左傳•文公七年》:「親之以德,皆股肱也,誰敢攜貳?」
- 離,離異。《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夫諸侯之賄聚於公室,則諸侯貳。」
- 違背,背叛。《新唐書•韓弘傳》:「注人望見充,歡躍無復貳者。」
- 叛逆。《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徵會討貳。」
- 變易,更動。《詩•小雅•都人士序》:「古者長民,衣服不貳。」
- 盈,滿。《廣雅•釋詁一》:「貳,盈也。」
- 然。《廣雅•釋言》:「貳,然也。」
- 業。事務。《太玄•夷》:「載幽貳,執夷内。」
- 污穢。後作「膩」。《廣雅•釋言》:「貳,汙也。」
- 數字「二」的大寫。《易•繫辞下》:「因貳以濟民行。」
- 古國名。故地在今湖北省廣水市境。《左傳•桓公十一年》:「楚屈瑕將盟貳、軫。」
- 姓。《晋書•姚興載記》:「魏平陽太守貳塵入侵河東。」
英語 number two
德語 2, zwei (alternative Form für Finanzwesen, fälschungssicherer)
法語 deux,aider
貳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貳
名
(2) 同本義 [deputy;assistant;auxiliary;subsidiary]
貳,副益也。——《說文》。段注:當雲副也,益也。」
簋貳用缶。——《易·坎卦》
大祭三貳。——《周禮·乃酒正》
取貳綏。——《禮記·曲禮》
受其貳令。——《周禮·職內》
其卜貳圉也。——《左傳·僖公十五年》
以貳六官。——《周禮·春官·大史》
乘副車則式,佐車則否。——《禮記·少儀》
又如:貳佐(州縣官的副);貳相(副相);貳官(副職)
(3) 二的大寫 [two]——用於會計賬中以防僞造
因貳以濟民行。——《易·繫辭》
貳偷之不暇。——《左傳·昭公十三年》。注:「不壹也。」
命西鄙北鄙貳於己。——《左傳·隱公元年》
無是貳言也。——《國語·越語上》
從許子道,則市賈不貳。——《孟子·滕文公上》
又如:貳端(二端);貳統(分一統的帝係爲二)
(4) 古國名 [Er state]。故地在今湖北省應山縣境
楚 屈瑕將盟 貳、 軫。——《左傳》
詞性變化
◎ 貳
動
(1) 一分爲二 [a whole divides into two;everthing tends to divide into two]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公子呂曰:「國不堪二。」——《左傳·隱公元年》
貳,益也。——《廣雅·釋詁一》
又如:貳觴(再三獻酒);貳紀(古禮中添飯加菜的規章)
(2) 背離;懷有二心 [be double-minded]
百姓攜貳。——《國語·周語上》。注:「二心也。」
君立臣從,何貳之有?——《國語·晉語一》
諸侯貳,則晉國壞。——《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又如:貳志(異志;二心);貳慮(二心;三心二意)
(3) 輔佐 [assist]。
如:貳正(輔佐匡正);貳公(輔佐三公)
常用詞組
貳 國語辭典
-
副座、佐助的人。《玉篇·貝部》:「貳,副也。」《周禮·天官·大宰》:「乃施法于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貳。」
-
敵手、才力相對等的人。《左傳·哀公七年》:「且魯賦八百乘,君之貳也。」晉·杜預·注:「貳,敵也。」
-
二的大寫。
-
姓。如晉代有貳塵。
-
違背、叛離。《左傳·昭公二十年》:「阿下執事,臣不敢貳。」
-
再、重複。如:「不遷怒,不貳過。」《禮記·曲禮上》:「御同於長者,雖貳不辭。」唐·孔穎達·正義:「貳,謂重也。」
-
懷疑、不信任。《書經·大禹謨》:「任賢勿貳,去邪勿疑。」唐·陸贄〈奉天請數對群臣兼許令論事狀〉:「任而勿貳,然後可責人之成功。」
-
輔助。《後漢書·卷四九·仲長統傳》:「秦兼天下,則置丞相,而貳之以御史大夫。」《元史·卷八五·百官志一》:「其長則蒙古人為之,而漢人、南人貳焉。」
-
另作打算。《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得志於諸侯而誅無禮,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貳焉。」
-
變更、異動。《詩經·小雅·都人士·序》:「古者長民,衣服不貳。」
-
副的、次於正的。參見「貳卿」、「貳室」、「貳車」等條。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而至切,音樲。【說文】副益也。【書·周官】貳公弘化。【傳】副貳三公。【周禮·天官·小宰】掌邦之六典、八灋、八則之貳。【註】貳,副也。【禮·少儀】乗貳車則式。【註】貳車,副車。
又與二同。【易·坎卦】樽酒簋貳。【註】一樽之酒,二簋之食。【禮·曲禮】雖貳不辭。【註】貳,謂重殽膳也。
又【坊記】惟卜之日稱二君。【註】二,當爲貳 又【爾雅·釋詁】貳,疑也。【疏】貳者,心疑不一也。【書·大禹謨】任賢勿貳。【詩·大雅】無貳爾心。【左傳·閔元年】閒攜貳。【註】離而相疑者,則當因而閒之。
又【左傳·隱元年】旣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註】鄙,鄭邊邑。貳,兩屬也。
又【左傳·隱二年】王貳于虢。【註】王欲分政於虢。
又【玉篇】代也,敵也,也。
又姓。【廣韻】《後秦錄》有後魏平陽太守貳塵。
貳 字源字形
金文 | 說文 | 隸書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