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jù

zū

ㄐㄩˋ

ㄗㄨ

部首 艸

部外 8

總筆畫 14

𧂚 𧀽 𦿘 𦼬 𦵔 𦳎 𦯓 𥷟 𥶎 𥂯 葅 苴 𧄗 𧗎 𧗘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3F9

上下結構

1224412511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ieg

tebm

evlc

44112

拼音 jù zū

注音 ㄐㄩˋ ㄗㄨ

部首 艸 部外 8總筆劃 11

基本區 83F9筆順 12244125111

標

菹 基本解釋

● 菹

jù ㄐㄩˋ《集韻》將豫切,去御精。魚部。


  1. 水草叢生的沼澤地。《孟子•滕文公下》:「禹掘地而注之海,驅蛇龍而放之菹。」
  2. 通「沮」。濕潤。《墨子•節葬下》:「掘地之深,下無菹漏。」

● 菹

zū ㄗㄨ《廣韻》側魚切,平魚莊。魚部。


  1. 醃菜。《詩•小雅•信南山》:「疆埸有瓜,是剥是菹。」
  2. 肉醬。《禮記•少儀》:「麋鹿為菹。」
  3. 古代酷刑,剁人為肉醬。《漢書•刑法志》:「梟其首,菹其骨肉於市。」
  4. 芭蕉。巴苴的簡稱。《後漢書•馬融傳》:「其土毛則……桂荏、鳧葵、格、韮、菹、于。」
  5. 枯草。《管子•輕重甲》:「今齊有渠展之鹽,請君伐菹薪,煮沸水為鹽。」

英語 salted or pickled vegetables

德語 Gepökeltes Gemüse (S, Ess)

法語 Saumure

【漢典】

菹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菹

葅 zū

名

(1) (形聲。從艸,沮( jū)聲。本義;醃菜)

(2) 同本義 [pickle]

菹,酢菜也。——《說文》。字亦作葅。

水草之菹。——《禮記·祭統》

七菹。——《周禮·醢人》

饋食之豆,其實葵菹——《周禮》

又如:菹醢(鹽醃的野菜、肉醬);菹醬(葅醬。醬菜)

(3) 枯乾的草 [withered grass]

請君伐菹薪,煮沸水爲鹽。——《管子·輕重甲》

又如:菹笠(用茅草編織的笠);菹薪(枯槁的草木;柴草)

(4) 草蓆 [straw mat]。

如:菹稭(葅稭。用農作物莖杆編成的鋪墊物,草蓆)

(5) 肉醬 [minced meat]

麋鹿爲菹。——《禮記·內則》

又如:菹膾(魚肉醬);

(6) 水草叢生的沼澤地 [marsh]

紐菹之獸。——《穆天子傳》。注:「吳人呼田獵茸草地曰菹。」

又如:菹澤(水草繁茂的沼澤地);菹藪(水草繁茂的湖澤)

詞性變化


◎ 菹 zū

動

古代一種酷刑,把人剁成肉醬 [mince]

菹其骨肉於市。——《漢書·刑法志》

常用詞組


菹醢
【漢典】

菹 國語辭典

菹ㄐㄩjū
名
  1. 水草叢生的沼澤。《孟子·滕文公下》:「禹掘地而注之海,驅蛇龍而放之菹。」漢·趙岐·注:「菹,澤生草也。」

  2. 醃菜、鹹菜。《詩經·小雅·信南山》:「疆埸有瓜,是剝是菹。」宋·陸游〈雪夜〉詩:「菜乞鄰家作菹美,酒賒近市帶醅渾。」

  3. 肉醬。《禮記·少儀》:「麋鹿為菹。」

動
  1. 剁成肉醬。《漢書·卷二三·刑法志》:「梟其首,菹其骨肉於市。」

【漢典】
【申集上】【艸】 菹·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菹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 菹·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唐韻】側魚切,音䶥。【說文】酢菜也。【釋名】菹,阻也。生釀之,遂使阻于寒溫之閒,不得爛也。【詩·小雅】疆埸有瓜,是剝是菹。【禮·祭統】水草之菹。【註】芹茆之屬。【侯鯖錄】細切曰齏,全物曰菹,今中國皆言齏,江南皆言菹。

又【集韻】子邪切,音嗟。澤生草曰菹。【孟子】驅蛇龍而放之菹。

又地名。【穆天子傳】南征至于菹。#

 

【漢典】
【卷一】【艸】

菹 《說文解字》

【卷一】【艸】
《說文解字》

酢菜也。从艸沮聲。𦼬,或从皿。𧂚,或从缶。側魚切

《說文解字注》

(菹)酢菜也。酢今之醋字。菹須醯成味。周禮七菹:韭菁𦯄葵芹䈚筍也。鄭曰:凡醯酱所和,細切爲韲,全物若䐑爲菹。少儀麋鹿爲菹,則菹之稱菜肉通。玉裁謂:韲菹皆本菜稱,用爲肉稱也。从艸沮聲。側魚切。五部。

(𧗎)或从血。

(𧂚)或从缶。案二篆今本從皿,李燾本注或從血,五篇血部有𧗎𧂚二字,玉篇血部𧗎字下引周禮醯人七𧗎。菹或從血者,鄭君菜肉通稱之說是也。從缶者,謂鬱諸器中乃成也。菹醢通稱,故血部云𧗎,醢也。此艸部𧗎𧂚二字葢後人增之。

【漢典】

菹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su˥ 日语读音 TSUKEMONO韩语罗马 CE现代韩语 저

客家话 [海陆腔] zu1 [梅县腔] zii1 [台湾四县腔] zu1 [客英字典] zih1 [客语拼音字汇] zu3粤语 zeoi1

近代音 中古音 照莊母 魚韻 平聲 菹小韻 側魚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精母 模部 ;王力系统:莊母 魚部 ;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菹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菹」 說文‧艸部「菹」
「𦼬」 說文或體
「𧂚」 說文或體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韩国
異體字
𧂚
𧀽
𦿘
𦼬
𦵔
𦳎
𦯓
𥷟
𥶎
𥂯
葅
苴
𧄗
𧗎
𧗘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㩀(ju4)
    2. 锯(ju4)
    3. 勮(ju4)
    4. 倶(ju4)
    5. 䶙(ju4)
    6. 巪(ju4)
    7. 洰(ju4)
    8. 岠(ju4)
    9. 沮(ju4)
    10. 懅(ju4)
    11. 跙(ju4)
    12. 聚(ju4)
    13. 蒩(zu1)
    14. 怚(zu1)
    15. 租(zu1)
    16. 葅(zu1)
    17. 柤(zu1)
同部首
    1. 藞
    2. 茱
    3. 蘁
    4. 芺
    5. 薔
    6. 葌
    7. 荣
    8. 藭
    9. 䔣
    10. 䕒
    11. 茔
    12. 薩
同筆畫
    1. 桭
    2. 㥘
    3. 隁
    4. 唵
    5. 脙
    6. 焍
    7. 逸
    8. 渮
    9. 堉
    10. 宿
    11. 笗
    12. 堅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