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shù

ㄕㄨˋ

部首 立

部外 8

總筆畫 13

簡體 竖

竖 豎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7AEA

上下結構

125125544143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hnu

seyt

hxsu

77108

拼音 shù

注音 ㄕㄨˋ

部首 立 部外 8總筆劃 13

基本區 7AEA筆順 1251255441431

竪 基本解釋

● 竪

shù ㄕㄨˋ


  1. 見「豎」。

英語 perpendicular, vertical; erect

德語 Shu (Eig, Fam)

【漢典】

竪 國語辭典

竪
  1. 「豎 」的異體字。

【漢典】
【午集下】【立】 竪·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8

竪 《康熙字典》

【午集下】【立】 竪·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8

【廣韻】臣庾切,音樹。立也。俗豎字。【說文】从豎。【廣韻】童僕之未冠者曰豎。【史記·酈生傳】沛公罵曰:竪儒。【註】竪,童僕之稱。沛公輕之,以比奴竪,故曰竪儒。

又姓。【山海經】帝命竪亥,步自東極,至於西極,五億十選九千八百步。【郭註】竪亥,健行人。

又國名。【山海經】在流沙外者,大夏竪沙居繇月支之國。

又去聲。【通鑑】龎涓曰:遂成竪子之名。【胡三省註】殊遇切,義同豎。

【漢典】
【卷三】【臤】

↳豎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竪」字頭,请參考「豎」字:)
【卷三】【臤】
《說文解字》

豎立也。从臤豆聲。䝂,籒文豎从殳。臣庾切文四 重一

《說文解字注》

(豎)堅立也。堅立謂堅固立之也。豎與尌音義同。而豎從臤。故知爲堅立。周禮内豎。鄭云。豎、未冠者之官名。葢未冠者才能自立。故名之豎。因以爲官名。豎之言孺也。从臤。豆聲。臣庾切。古音在四部。


(䝂)籒文豎。从殳。

【漢典】

竪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ʂu˥˧ 日语读音 TATSU KODOMO TATE韩语罗马 SWU现代韩语 수

客家话 [海陆腔] shu6 [客英字典] shu5 [台湾四县腔] su5 [宝安腔] su5 [东莞腔] su5 [梅县腔] shu5粤语 syu6

官话 吴语 徽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竪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竪」三公山神碑 「竪」 「竖」 「竪」
隸書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竖
豎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树(shu4)
    2. 荗(shu4)
    3. 裋(shu4)
    4. 竖(shu4)
    5. 䢤(shu4)
    6. 濖(shu4)
    7. 㲓(shu4)
    8. 㷂(shu4)
    9. 鏣(shu4)
    10. 䜹(shu4)
    11. 㫹(shu4)
    12. 俞(shu4)
同部首
    1. 靖
    2. 竍
    3. 章
    4. 䇐
    5. 竢
    6. 竷
    7. 竛
    8. 竣
    9. 靖
    10. 竎
    11. 童
    12. 竓
同筆畫
    1. 鈾
    2. 䢣
    3. 塙
    4. 滖
    5. 雏
    6. 綏
    7. 賉
    8. 嫔
    9. 䁄
    10. 碉
    11. 睕
    12. 窡
初中古詩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明·魏学洢 《核舟记》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