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fú

ㄈㄨˊ

部首 水

部外 7

總筆畫 10

酻 㳇 𢒒 𣵎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6D6E

左右結構

44134435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iebg

ebnd

vpya

32147

拼音 fú

注音 ㄈㄨˊ

部首 水 部外 7總筆劃 10

基本區 6D6E筆順 4413443521

常 通 標

浮 基本解釋

● 浮

fú ㄈㄨˊ


  1. 漂在水面上,與「沉」相對:~橋。~力。~標。~萍。~泛。~沉。漂~。~光掠影。
  2. 表面的:~皮兒。~土。~雕。
  3. 空虛,不切實:~誇。~華。
  4. 不沉靜,不沉着:輕~。~躁。
  5. 暫時的:~記。~支。
  6. 可移動的:~財。~蕩。~吊。~動。
  7. 超過,多餘:人~於事。
  8. 呈現,涌現:~現。~想。
  9. 中醫指脈搏浮在肌膚表層:~脈。

英語 to float, drift, waft; to exceed; superfluous

法語 frivole,léger,flotter,émerger,surpasser

【漢典】

浮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浮 fú

動

(1) (形聲。從水,孚( fú )聲。本義:漂流,漂浮)

(2) 同本義 [float]

浮,氾也。——《說文》

載沉載浮。——《詩·小雅·菁菁者莪》

浮,漂也。浮游也。——《廣雅》

乘桴浮於海。——《論語·公冶長》

浮於濟漯。——《書·禹貢》

過夏首而西浮兮。——《楚辭·哀郢》

浮天無岸。——《文選·樺·海賦》

皓月千里,浮光躍金。——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交語速裝束,絡繹如浮雲。——《玉臺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3) 又如:油浮於水面;浮梗(隨水漂浮的殘梗);浮蛆(釀酒未熟時,漂浮在酒漿上的泡沫);浮沒(漂流淹沒);浮月(浮在水面的月影)。也指飄在空中。如:浮香(漂溢的香氣);浮氣(浮游的雲霧);浮踊(飄浮升騰的)

(4) 游水(如揮動手腳或擺動翅鰭或尾巴)推進身體 [swim]

蒙衝鬥艦乃以千數,操悉浮以沿江。——《資治通鑑》

(5) 又如:浮涉(乘舟渡水);浮淫(划船遊樂);浮舟(行船)

(6) 超過 [exceed]

罪俘於桀。——《書僞泰誓》

康乃甘心鷹犬,搏噬善類,其罪又浮於高拱。——《明史·海瑞傳》

(7) 又如:人浮於事;浮徵(超額徵收);浮冒(虛報;假冒)

(8) 遊蕩,遊手好閒 [idle about]。如:浮沉草野(浪跡山野鄉間;四處漂泊);浮客(四處漂泊的人);浮戶(流動而無定籍的戶口);浮人(到處流浪的人)

(9) 用滿杯酒罰人 [punish sb. with a full cup of wine]

使蘇子美讀之,必浮白曰:「惜乎擊之不中!」——《聊齋志異》

(10) 又如:浮白(罰酒;借指滿飲)

詞性變化


◎ 浮 fú

形

(1) 在表面上 [on the surface;superficial]

恥名之浮於行也。——《禮記·表記》

(2) 又如:浮文套語(不疼不癢的客套話);浮氣(非常微弱的氣息)

(3) 暫時的 [temporary;provisional]。如:浮支;浮世(世事無定,生命短促);浮鋪(地攤。沒有固定地點的鋪子);浮借(暫借);浮來暫去(剛來就走;來去匆匆)

(4) 輕薄;輕佻 [flighty;frivolous]

教以樂,以疏其穢,而鎮其浮。——《國語·楚語》

浮浪書生亦貪利,史笥經箱爲盜囊。——梅堯臣《聞進士販茶》

(5) 又如:粗心浮氣;浮逸(輕浮放蕩);浮浪(輕薄放蕩)

(6) 空虛;無根據。又空虛不實 [hollow;empty;groundless]

有苗時採,則虛而浮。——宋· 沈括《夢溪筆談》

(7) 又如:浮稱(虛名);浮言(沒有實際意義的話);浮幻(不切實際的幻想);浮理(捏造的理由);浮文(虛華無實的文章);浮詞(虛飾無根據的言辭);浮議(無根據、不足信的言論)

◎ 浮 fú

名

(1) 疏鬆細碎的土 [loose earth]

壤土之次曰五浮。——《管子》

(2) 通「瓠」( hú)。葫蘆 [bottle gourd]

百人抗浮,不若一人挈而趨。——《淮南子》

(3) 通「蜉」。蟲名 [worm]

浮游有殷。——《大戴禮·夏小正》

常用詞組


浮標浮冰塊浮財浮沉浮雕浮動浮泛浮光掠影浮華浮滑浮家泛宅浮誇浮力浮靡浮萍浮橋浮生若夢浮圖浮現浮想聯翩浮游浮雲浮躁浮腫浮子
【漢典】

浮 國語辭典

浮ㄈㄨˊfú
動
  1. 漂在水上或飄在空中。如:「漂浮」、「懸浮」。《詩經·小雅·菁菁》:「汎汎楊舟,載沉載浮。」唐·陳羽〈喜雪上竇相公〉詩:「千門萬戶雪花浮,點點無聲落瓦溝。」

  2. 顯現。如:「浮現」、「臉上浮著微笑。」

  3. 超過。如:「人浮於事」。《禮記·坊記》:「故君子與其使食浮於人也,寧使人浮於食。」

形
  1. 在水上或空中的。如:「富貴於我如浮雲」。《文選·左思·吳都賦》:「陵鯉若獸,浮石若桴。」

  2. 表面的。如:「浮土」、「浮面」。

  3. 虛而不實的。如:「浮名」、「浮文」。

  4. 輕佻、不沉著。如:「輕浮」、「心浮氣躁」。

浮ㄈㄡˊ​fóu
  1. (一)​之又音。

【漢典】
【巳集上】【水】 浮·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7

浮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 浮·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7

【唐韻】縛牟切【集韻】【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𠀤音罘。【說文】氾也。【論語】乗桴浮於海。

又順流曰浮。【書·禹貢】浮于濟漯。

又濟涉腰瓠曰浮。【淮南子·釋山訓】百人抗浮。【註】浮,瓠也。

又溢也,過也。【禮·坊記】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

又先時曰浮。【書·盤庚】鮮以不浮于天時。

又輕也。【楚語】疏其穢而鎭其浮。

又浮浮,氣烝貌。【詩·大雅】烝之浮浮。

又雨雪盛貌。【詩·小雅】雨雪浮浮。

又衆彊貌【詩·大雅】江漢浮浮。

又浮沉,無定之意。【詩·小雅】載沉載浮。

又【小爾雅】浮,罰也。謂罰爵也。【禮·投壷】無偝立,無踰言,若是者浮。

又水名。【水經注】靑河東北,浮水故瀆出焉。

又山名。【山海經】竹山西百二十里曰浮山。

又【廣輿記】廣東高州府城東有浮山。

又羅浮,二山名。【羅浮山記】在增城,博羅二縣境。

又竹名。【戴凱之·竹譜】浮竹亞節,虛軟厚肉。

又石名。【左思·吳都賦】浮石若桴。

又天浮,星名。【甘氏星經】天浮四星,在左旗南北列。主漏刻。

又【莊綽鷄肋編】釣竿之半,繫以荻梗,謂之浮子。

又【甄權脈經】浮爲風爲虛。

又【集韻】普溝切,音桴。漂也。

又【韻補】叶符非切,音肥。【楚辭·遠遊】指炎神而直馳兮,吾將往乎南疑。覽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

【漢典】
【卷十一】【水】

浮 《說文解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氾也。从水孚聲。縛牟切

《說文解字注》

(浮)汎也。各本汎作氾。今正。木華海賦。浮天無岸。李注引說文浮、汎也。按上文云汎、浮也。是汎浮二字互訓、與氾濫二字互訓義別。汎浮二篆當類廁。今本多非許之舊。从水。孚聲。縛牟切。三部。

【漢典】

浮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fu˧˥ 唐代读音 *bhiou日语读音 UKU UKABU UKI韩语罗马 PWU现代韩语 부越南语 phù

客家话 [陆丰腔] feu3 [客英字典] feu2 [沙头角腔] feu2 [东莞腔] feu2 [台湾四县腔] feu2 peu2 po2 [梅县腔] feu2 [海陆腔] feu2 peu2 po2 [宝安腔] fiu2 [客语拼音字汇] feu2 peu3 piau3 po2粤语 fau4

近代音 非母 魚模韻 平聲陽 扶小空;中古音 奉母 尤韻 平聲 浮小韻 縛謀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並母 蕭部 ;王力系统:並母 幽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浮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浮」 浮公之孫公父宅匜春秋集成10278「浮」 新甲3.317「浮」 說文‧水部「浮」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酻
㳇
𢒒
𣵎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䍖(fu2)
    2. 柭(fu2)
    3. 颫(fu2)
    4. 鳬(fu2)
    5. 鉜(fu2)
    6. 姇(fu2)
    7. 蚨(fu2)
    8. 䔰(fu2)
    9. 䘠(fu2)
    10. 㟊(fu2)
    11. 绂(fu2)
    12. 芣(fu2)
同部首
    1. 㵮
    2. 㵳
    3. 漺
    4. 浶
    5. 滞
    6. 澶
    7. 濺
    8. 湘
    9. 澋
    10. 㵩
    11. 㴬
    12. 浘
同筆畫
    1. 罞
    2. 袥
    3. 㱾
    4. 𠉿
    5. 𠉧
    6. 䇇
    7. 㸗
    8. 株
    9. 㢹
    10. 䢚
    11. 桌
    12. 㸵
小學古詩詞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唐·骆宾王 《咏鹅》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唐·白居易 《池上》
初中古詩詞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先秦·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论语》十二章》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 《登飞来峰》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清·纪昀 《河中石兽》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清·纪昀 《河中石兽》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唐·李白 《送友人》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