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滑
- 古代指使菜肴柔滑的佐料。《周禮•天官•食醫》:「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調以滑甘。」
- 光滑,滑溜。《禮記•内則》:「堇、苴、枌、榆、免、薧、滫、瀡以滑之。」
- 流利;婉轉。唐白居易《琵琶行》:「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
- 滑石,一種中藥。《周禮•天官•瘍醫》:「凡藥:以酸養骨,以辛養筋,以鹹養脈,以苦養氣,以甘養肉,以滑養竅。」
- 中醫脈象之一。指脈搏往來流利。《素間•五藏生成篇》:「夫脈之小大滑澀浮沉,可以指别。」
- 柔和;圓潤。《韓非子•難言》:「所以難言者:言順比滑澤,洋洋纚纚然,則見以為華而不實。」
- 潤澤。宋王安石《即事十五首》之六:「園蔬小摘嫩還抽,畦稻新舂滑欲流。」
- 在光溜的物體表面上溜動。如:滑冰;滑雪;滑滑梯。唐李白《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雪崖滑去馬,蘿徑迷歸人。」
- 飛機等不依靠動力而依靠慣性或重力和浮力的相互作用前進。如:滑翔;滑行。
- 浮華不實。《論衡•正説》:「後儒信前師之言,隨舊述故,滑習辭語。」
- 狡猾,狡詐。也作「猾」。《史記•酷吏列傳》:「為人上,操下如束溼薪。滑賊任威。」
- 用取巧的辦法躲避。
- 春秋時姬姓國,都費,故城在今河南省偃師市西南。西元前627年滅于秦。《春秋•莊公十六年》:「冬,十有二月,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滑伯、滕子,同盟于幽。」
- 地名。春秋時鄭地,在今河南省睢縣西北。《春秋•莊公三年》:「冬,公次于滑。」
- 古州名。隋開皇十六年(西元596年)置,治所白馬縣,故址在今河南省滑縣東。明初改為滑縣。《廣韻•黠韻》:「滑,州名。春秋時為衛國,秦為東郡,後魏以東郡屬司州,周改為滑州,因滑臺以為名。」
- 水名。 ①《山海經•北山經》:「求如之山,其上多銅,其下多玉,無草木。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諸
𣬈之水。」 ②春秋時水名,後湮。當在今安徽省巢湖市與無為縣之間。下流注入長江。《左傳•宣公八年》:「及滑汭,盟吴、越而還。」
- 姓。《廣韻•黠韻》:「滑,姓。《風俗通》云:漢有詹事滑典。」
● 滑
- 亂,擾亂。《列子•黄帝》:「雲霧不硋其視,雷霆不亂其聽,美惡不滑其心。」
- 治。《莊子•繕性》:「繕性於俗學,以求復其初;滑欲於俗思,以求致其明,謂之蔽蒙之民。」
- 通「淈」。攪渾。晋傅玄《重爵禄》:「不知所以致清而求其清,此猶滑其源而望其流之潔也。」
英語 slip, slide; slippery, polished
德語 komisch ,glatt, schlau, gleiten (V),Hua (Eig, Fam)
法語 glisser,lisse,glissant,rusé
滑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形
(1) (形聲。從水,骨聲。本義:滑溜,光滑)
(2) 同本義 [smooth;slippery]
間關鶯語花底滑。——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道中迷霧冰滑。——清· 姚鼐《登泰山記》
又如:滑擦(滑擦擦。形容很光滑);滑出律(形容光滑);滑踏(滑溜;不便行走);滑刺溜(形容非常光滑)
(3) 流利;婉轉 [fluent]。
如:滑辣(形容水響的聲音);滑熟(熟練;慣熟);滑怏(形容關係融洽或沒隔閡);滑串流口(謂人言詞流利便捷)
(4) 狡詐;油滑。亦指狡猾的人 [cunning;crafty]
吏謹將之無鈹(pī通披)滑。——《荀子·成相》
爲人上,操下如束溼薪。滑賊任威。——《史記·酷吏列傳·寧成》
又如:滑賊(狡猾狠戾);滑民(狡猾之民);滑人(滑頭的人);滑鬼(狡詐或油滑的人)
(5) 浮華不實 [showy]
但有時也會使革命精神轉成浮滑。——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
詞性變化
動
(1) 滑動;滑過 [slip;slide]
間關鶯語花底滑。——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道中迷霧冰滑。——清· 姚鼐《登泰山記》
又如:滑擦(打滑);滑壘(滑步上壘);滑落;滑了一跤;滑下;滑倒;在錯誤的道路上越滑越遠;滑行;滑雪
名
(1) 古時指使菜餚柔滑的作料 [smooth agent]。亦指使菜餚柔滑。
如:滑甘(古時用以給菜餚調味的佐料)
(2) 中藥。滑石 [talc]
以滑養竅。——《周禮》
(3) 中醫脈象之一,指脈搏跳動流暢 [smooth pulse]
老先生這脈息,右寸略見弦滑。——《儒林外史》
(4) 古國名 [Hua state]。在今河南
滅滑而還。——《左傳》
常用詞組
滑 國語辭典
-
順溜、不凝滯。如:「光滑」。唐·杜甫〈水會渡〉詩:「霜濃木石滑,風急手足寒。」
-
狡詐、虛浮不實在。如:「滑頭」。《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郅都傳》:「為人上,操下如束溼薪,滑賊任威。」漢·王充《論衡·正說》:「後儒信前師之言,隨舊述故,滑習辭語。」
-
在光溜的物體表面溜動。如:「滑冰」、「滑雪」、「滑了一跤」。
-
姓。如漢代有滑典。
-
參見「滑稽 」條。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戸八切,音猾。【說文】利也。【周禮·天官·食醫】調以滑甘。【疏】滑者,通利往來。所以調和五味。
又澾也。【杜甫詩】霜濃木石滑。
又州名。【舊唐書·地理志】滑州,隋東郡,武德元年改爲滑州。
又水名。【山海經】求如之山,滑水出焉。
又【廣輿記】滑河,經滑縣北而東,滑最大,自洛以西,百水皆會於滑。
又古國名。【左傳·襄二十九年】虞虢焦滑。
又鄭地名。【春秋·莊三年】公次子滑。
又珠名。【沈懷遠·南越志】走珠之次爲滑珠。
又姓,漢滑興。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忽切,音骨。亂也。【晉語】置不仁以滑其中。
又治也。【莊子·繕性篇】滑欲於俗思,以求致其明。
又滑稽,謂俳諧也。【楚辭·卜居】將突梯滑稽如脂如韋。
又混也。【楚辭·漁父】滑其泥而揚其波。
又與汨同。滑滑,水流貌。【焦氏·易林】湧泉滑滑。
又【廣韻】戸骨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骨切,𠀤音搰。亦亂也。
滑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xuɑ˧˥ 日语读音 NAMERAKA SUBERU韩语罗马 HWAL KOL现代韩语 골 활越南语 gột
客家话 [梅县腔] wat8 [陆丰腔] wat8 [宝安腔] wat8 | gut7 [海陆腔] wat8 gut7 [客语拼音字汇] vad6 [沙头角腔] wat8 [东莞腔] wat8 [台湾四县腔] wat8 gut7 [客英字典] gwut7 vat8粤语 gwat1 waat6
近代音 曉母 家麻韻 入聲作平聲 滑小空;中古音 見母 沒韻 入聲 骨小韻 古忽切 一等 合口;匣母 沒韻 入聲 搰小韻 戶骨切 一等 合口;匣母 黠韻 入聲 滑小韻 戶八切 二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匣母 沒部 ;王力系统:匣母 物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