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pū

ㄆㄨ

部首 手

部外 2

總筆畫 5

繁體 撲

㩧 攴 揊 撲 擈 𢪗 𢷏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6251

左右結構

1212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rhy

qy

did

53000

拼音 pū

注音 ㄆㄨ

部首 手 部外 2總筆劃 5

基本區 6251筆順 12124

常 標

扑 基本解釋

● 扑

(撲)

pū ㄆㄨ《廣韻》普木切,入屋滂。屋部。


  1. 輕輕地敲打。《集韻•屋韻》:“攴,《説文》:‘小擊也。’或作扑。”
  2. 打,擊。《史記•刺客列傳》:“高漸離舉筑扑秦皇帝。”
  3. 戒尺;刑杖。《書•舜典》:“鞭作官刑,扑作教刑。”
  4. 擊敗。《史記•周本紀》:“秦破韓、魏,扑師武。”
  5. “撲”的簡化字。

● 扑

bó ㄅㄛˊ《集韻》匹角切,入覺滂。


  1. 同“㩧”。搏擊;擊殺。《集韻•覺韻》:“㩧,《博雅》:‘擊也。’或作扑。”

● 扑

pì ㄆㄧˋ《集韻》拍逼切,入職滂。


  1. 同“揊”。擊聲。《集韻•職韻》:“揊,擊聲。或作扑。”

英語 pound, beat, strike; attack

德語 stürzen (V)

法語 se jeter sur,bondir sur,tamponner,consacrer son énergie

【漢典】

扑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扑

pū

動

(1) (形聲。左形,右聲。本義:擊,打)

(2) 同本義 [beat;strike]

吾將深入吳軍,若扑一人,若捽一人。——《戰國策•楚策一》

舉築扑秦皇帝,不中。——《史記·刺客列傳》

(3) 進攻 [attack]

秦破 韓、 魏,扑師 武。——《史記·周本紀》

詞性變化


◎ 扑 pū

名

(1) 鞭子;戒尺。古代體罰用具 [whip;teacher's ruler for beating pupils]

執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漢· 賈誼《過秦論》

【漢典】

扑 國語辭典

扑ㄆㄨpū
動
  1. 擊打。如:「鞭扑」。《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高漸離)​舉筑扑秦皇帝,不中。」

  2. 擊敗。《史記·卷四·周本紀》:「秦破韓魏,扑師武。」裴駰集解引徐廣曰:「扑,一作仆。」通「仆」。

名
  1. 戒尺或刑杖。《書經·舜典》:「鞭作官刑,扑作教刑。」《漢書·卷三一·陳勝項籍傳》 :「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扑以鞭笞天下。」

【漢典】
【卯集中】【手】 扑·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2

扑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 扑·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2

【唐韻】【集韻】【韻會】𠀤普木切,鋪入聲。與攴同。小擊也,打也。【戰國策】若扑一人,若捽一人。【史記·刺客傳】高漸離舉筑扑秦皇帝,不中。

又杖也。【書·舜典】扑作教𠛬。【傳】扑,榎楚也,不勤道業則撻之。【禮·月令】司徒搢扑北面誓之。或作撲。

又【集韻】匹角切,音璞。與㩧同。亦擊也。或作𢪊。

又【類篇】匹𠋫切,剖去聲。扣也。

又【集韻】拍逼切。同揊。見揊字註。

(撲)【唐韻】蒲角切【集韻】【韻會】【正韻】弼角切,𠀤音雹。【說文】挨也。【廣韻】相撲也。

又【增韻】踣也。【韓愈·納涼聮句】朽杌惧傾撲。或作𢷏。

又【集韻】匹角切,音璞。與㩧同。擊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普木切【正韻】普卜切,𠀤與攴同。小擊也。【書·盤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嚮邇,其猶可撲滅。

又杖也。與扑同。【荀悅申鑒】桎梏鞭撲,以加小人。

又【荀子·臣道篇】若馭撲馬。【註】未調習之馬。

又【集韻】博木切,音卜。拭也。

【漢典】
【卷三】【攴】

↳攴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扑」字頭,请參考「攴」字:)
【卷三】【攴】
《說文解字》

小擊也。从又卜聲。凡攴之屬皆从攴。普木切

《說文解字注》

(攴)小擊也。手部曰:擊,攴也。此云小擊也,同義而微有別。按此字從又⺊聲。又者手也。經典𣜩變作扑。凡尙書、三禮鞭扑字皆作扑。又變爲手,⺊聲不改,葢漢石經之體。此手部無扑之原也。唐石經初刻作朴,從木者,唐元度覆挍正之從手,是也。豳風:八月剥棗。假剝爲攴。毛曰:擊也。音義曰:普卜反。从又⺊聲。普木切。三部。凡攴之屬皆从攴。

【漢典】

扑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pʰu˥ 日语读音 KARUKUUTSU MUCHIUTSU韩语罗马 POK现代韩语 복越南语 bốc

粤语 pok3

近代音 中古音 滂母 屋韻 入聲 扑小韻 普木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滂母 屋部 ;王力系统:滂母 屋部 ;

吴语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扑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攴」。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攴」 摭續190合27742     「攴」 說文‧攴部   「撲」 「扑」 「扑」
甲骨文 金文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㩧
攴
揊
撲
擈
𢪗
𢷏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秿(pu1)
    2. 痡(pu1)
    3. 潽(pu1)
    4. 鋪(pu1)
    5. 鯆(pu1)
    6. 攵(pu1)
    7. 撲(pu1)
    8. 噗(pu1)
    9. 抪(pu1)
    10. 炇(pu1)
    11. 陠(pu1)
    12. 铺(pu1)
同部首
    1. 掫
    2. 㩍
    3. 揸
    4. 拘
    5. 搵
    6. 挼
    7. 掯
    8. 撿
    9. 攭
    10. 撡
    11. 捅
    12. 揊
同筆畫
    1. 䦻
    2. 弘
    3. 布
    4. 𠆲
    5. 汄
    6. 夯
    7. 扏
    8. 央
    9. 冯
    10. 壭
    11. 夰
    12. 囜
初中古詩詞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南北朝·佚名 《木兰诗 / 木兰辞》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