恁 基本解釋
● 恁
- 思念;念及。《廣雅•釋詁二》:「恁,思也。」《玉篇•心部》:「恁,念也。」
- 任憑。明費信《星槎勝覽•賓童龍國》:「棋楠從土産,花布恁商營。」
- 誠信。《廣韻•侵韻》:「恁,信也。」
- 弱。《廣雅•釋詁一》:「恁,弱也。」同「飪」。《説文•食部》:「恁,亦古文飪。」
● 恁
- 同「您」。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楔子:「我從來斬釘截鐵常居一,不似恁惹草拈花没掂三。」
● 恁
- 方言。那麼;那樣。如:恁大膽;恁有勁兒。
- 代詞。此;這。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宫調》卷八:「遠别春三月,恁時方有音書至。」
- 代詞。怎;怎麼。明劉兑《嬌紅記》:「羞答答的看他恁麽。」
- 代詞。何,什麼。《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一:「林善甫出房來問店主人,前夕恁人在此房内宿?」
- 代詞。如此;這麼。《正字通•心部》:「恁,俗言如此也。」
英語 that, like this, thus, so, such
德語 solch, so
法語 tellement
恁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動
(形聲。从心,任聲。本義:思;念) 同本義 [think of]
宜亦勤憑旅力,以充厥道。——班固《典引》
又如:恁約(思忖,思量)
詞性變化
代
(1) 同「您」 [you] 多見於早期白話
恁不去出力,息生教娘娘和番?——馬志遠《漢宮秋》
又如:恁兒(您兒子)
(2) 這樣;那樣 [such;that]
君非我,任功名意氣莫恁徘徊。——辛棄疾《沁園春》
又如:恁般(恁的。這樣;如此);恁地(如此,這樣);恁樣(如此,這般);恁麼(這樣,如此)
(3) 這,那 [that]
早知恁般麼,恨當初不把雕鞍鎖。——柳永《定風波》
又如:恁時(那時候)
(4) 誰;保,什麼 [who;what]。
如:恁地(什麼);恁人(誰,何人);恁麼(怎麼樣;什麼)
(5) 怎,怎麼 [how]
卻恁地教什麼人在間壁吱吱的哭,攪俺弟兄們吃酒。——《水滸全傳》
連
任憑 [at one's convenience]
花布恁商營。——費信《星槎勝覽》
恁 國語辭典
-
思、念。《文選·班固·典引》:「若然受之,宜亦懃恁旅力。」宋·王安石〈酬王伯虎〉詩:「徂年幸未暮,此意可勤恁。」
-
哪。如:「恁時」。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三折》:「若是他不戀恁春風畫堂,我便官封你一字王。」
-
什麼、何。《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我歇之後,有恁人在此房中安歇?」
-
如此、這樣。如:「恁的」、「恁般」。宋·歐陽修〈玉樓春·酒美春濃花世界〉詞:「已去少年無計奈,且願芳心長恁在。」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七齣》:「昔氏賢文,把人禁殺,恁時節則好教鸚哥喚茶。」
-
怎麼。如:「恁麼」。《水滸傳·第三回》:「你也須認的洒家,卻恁地教甚麼人在間壁吱吱的哭,攪俺弟兄們吃酒?」
-
第二人稱。《董西廂·卷四》:「說恁心聰,算來有分咱家共。」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一四齣》:「縱然恁哀鳴千狀,我此心斷易不轉。」通「你」、「您」。
下齎也。从心任聲。如甚切
(飪)大孰也。从食壬聲。䏕,古文飪。
恁,亦古文飪。如甚切〖注〗
𦜙,亦古文飪。
(恁)下齎也。未聞。按後漢書班固典引曰:亦宜勤恁旅力。李賢注引說文恁,念也。當用以訂正。廣雅曰:恁,思也。廣韵、玉篇亦曰:念也。恁念爲曡韵。廣雅又云:恁,弱也。則與詩荏染同音通用耳。从心任聲。如甚切。七部。李善如深切。
(飪)大孰也。特牲禮請期曰羹飪注:飪,孰也。飪亦假稔爲之。釋言:饙餾稔也。字又作餁,餁同飪。从
𠊊壬聲。如甚切。七部。
(䏕)古文飪。从肉。
(恁)亦古文飪。心部恁下云:齎也。此古文系後人增羼。小徐說,李舟切韵不云亦古文飪。
恁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nən˥˧; nin˧˥ 日语读音 OMOU韩语罗马 IM现代韩语 임
客家话 [宝安腔] ngim3 | [客英字典] ngim5 [海陆腔] (an3) ngim2 ngim6 [梅县腔] jim5 ngim5 [台湾四县腔] (an3) ngim2 ngim5 [客语拼音字汇] an2 an4粤语 jam6潮州话 rim6(jĭm) [澄海]ring6(jĭng) , ning2(níng) [揭阳]nêng2(néng) ,neng2
近代音 影母 侵尋韻 去聲 蔭小空;中古音 日母 侵韻 平聲 任小韻 如林切 三等 開口;日母 寢韻 上聲 荏小韻 如甚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泥母 覃部 ;王力系统:日母 侵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