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
- 心願;意向。《管子•君臣下》:「明君在上,便辟不能食其意。」
- 志向。《三國志•魏志•杜畿傳》:「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
- 考慮;放在心上。《詩•小雅•正月》:「終踰絶險,曾是不意。」
- 感知。《荀子•正名》:「凡同類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
- 意思;意義。《易•繫辭上》:「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 意見;見解。唐柳宗元《桐葉封弟辯》:「吾意不然。」
- 意料;料想。《莊子•胠篋》:「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
- 懷疑。《韓非子•存韓》:「為計而使諸侯有意我之心,至殆也。」
- 情趣;意味。《文心雕龍•神思》:「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
- 感情;情意。唐杜甫《送李校書二十六韻》:「臨岐意頗切,對酒不能喫。」
- 意氣;氣勢。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多兵意盛。」
- 內心;胸懷。《漢書•高帝紀》:「(高帝)寬仁愛人,意豁如也。」
- 通「億」。《漢書•賈誼傳》:「大人不曲,意變齊同。」
- 記憶。後作「憶」。《素間•宣明五氣論》:「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是謂五藏所藏。」
- 通「抑」。連詞。抑或;還是。《墨子•明鬼下》:「豈女為之與?意鮑為之與?」
- 通「薏」。果仁。《馬王堆漢墓帛書•經法•稱》:「華之屬,必有覈(核),覈(核)中必有意。」
- 佛家用語。六根之一。《正字通•心部》:「意,釋氏六根,意居終。眼、耳、鼻、舌、身,五根如箭,意如弩,皆起于意,故以意貫之。」
- 佛家用語。六識之一。《俱舍論》卷四:「思量故名意。」
- 義大利的簡稱。
- 姓。《萬姓統譜•寘韻》:「意,見《姓苑》。明意秀,甌寧人,成化中河間府獻縣訓導。」
● 意
- 同「噫」。《莊子•在宥》:「意,治人之過也。」
英語 thought, idea, opinion; think
德語 Idee, Meinung (S),Wunsch, Begehr, Verlangen
法語 sens,intention,désir
意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1) (會意。從心從音。本義:心志。心意)
(2) 同本義 [meaning;idea]
意,志也。——《說文》
心之所謂意。——《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 沛公也。——《史記·項羽本紀》
通其意。——漢· 賈誼《過秦論》
中有真意。——晉· 陶淵明《飲酒》
不快我意。——明· 魏禧《大鐵椎傳》
無意則已。——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蔡倫立意造紙。——《齊民要術》
醉翁之意不在酒。——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其意深長。——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又如:文章大意;詞不達意。亦指念頭,想法。
如:意投道合(心意投合,志向一致);意故(意思,緣故);意定(認定);意頭(心意;想法);意馬(意念的馬。比喻意念像野馬般奔馳,難以駕馭)
(3) 意志;願望。亦引申爲志向 [desire;intention;will]
明君在上,便僻不能食其意。——《管子·君臣下》
又如:意緩心勞(冀求不執着;三心二意);意足心滿(非常滿足);意樹(喻意念。佛教認爲人的一切善果、惡果都由意念所生);意憲(意志,意思);意望(願望,希望)
(4) 胸懷;內心 [heart]
除爾貪圖,祗慎意業。——《雲門頌》
又如:意業(佛教語。指內心的貪、淫、癡等心理行爲);意氣超邁(器宇軒昂,抱負遠大);意概(氣概,胸懷);意會(內心領會)
(5) 情意;感情 [affection;emotion]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齋志異》
又如:意蕊橫飛(非常高興);意得過(過意得去);意孜孜(情意纏綿);意不過(情意上過不去);意分(交情,情分);意好(感情);意孜孜(情意纏綿貌);意性(情態);意情(情意)
(6) 意氣; 氣勢 [will and spirit]
意色舉止,不異於常。——《世說新語·雅量》
又如:意大(傲慢);意小(小氣,氣量小);意局(氣度);意脈(氣質;情態);意量(氣度);意貌(神色);意調(意境);意界(意境,境界)
(7) 意圖 [intention]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楚辭》
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聊齋志異·狼三則》
(8) 神情、態度 [expression;manner]
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齋志異·狼三則》
意少舒。——《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詞性變化
動
(1) 思念;放在心上 [miss]。
如:意懸懸(忐忑不安;提心吊膽);意懸(掛念);意顧(掛念)
(2) 意料;猜測 [anticipate;expect]
而小人善意。臣意之也。——《管子·小問》
何意致不厚。——《玉臺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意北亦尚可以。——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當其爲里正、受撲責時,豈意其至此哉?——《聊齋志異·促織》
不意作緣。——清· 周容《芋老人傳》
多以意構。——蔡元培《圖畫》
又如:意定(猜定);意度(揣測;設想)
(3) 懷疑 [doubt]
於是天子意樑。——《漢書·樑孝王武傳》
又如:意意似似(意意思思。猶猶豫豫;吞吞吐吐);意疑(懷疑);意忌(疑忌)
常用詞組
意 國語辭典
-
意思。《易經·繫辭上》:「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唐·杜牧〈答莊充書〉:「是意能 遣辭,辭不能成意,大抵為文之旨如此。」
-
見解、看法。唐·柳宗元〈桐葉封弟辨〉:「周公曰:『天子不可戲。』乃封小弱弟於唐。吾意不然。」
-
私念、成見。《論語·子罕》:「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情趣。如:「春意」、「醉意」。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登山則情滿 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唐·杜甫〈登兗州城樓〉詩:「從來多古意,臨眺獨躊躇 。」
-
情感。唐·杜甫〈送李校書二十六韻〉:「臨岐意頗切,對酒不能喫。」唐·劉禹錫 〈竹枝詞〉九首之二:「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
願望。如:「稱心如意」。《呂氏春秋·仲冬紀·長見》:「申侯伯善持養吾意,吾所欲,則先我為之。」
-
內心、胸襟。《漢書·卷一·高帝紀上》:「寬仁愛人,意豁如也。」
-
姓。如明代有意秀。
-
懷疑。《韓非子·存韓》:「為計而使諸侯有意伐之心,至殆也。」《漢書·卷四七·文三王傳·梁孝王劉武傳》:「於是天子意梁,逐賊,果梁使之。」
-
猜測、推測。如:「出其不意」。《莊子·胠篋》:「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管子·小問》:「君子善謀而小人善意。」
-
考慮。《詩經·小雅·正月》:「終踰絕險,曾是不意。」《禮記·王制》:「意論輕重之序,慎測淺深之量,以別之。」
-
或。《墨子·明鬼下》:「豈女為之與?意鮑為之與?」《莊子·盜跖》:「知不足邪?意知而力不能行邪?」通「抑」。
【唐韻】【集韻】【韻會】於記切【正韻】於戲切,音䔬。志之發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爲情所意念謂之意。【禮運】非意之也。【註】意,心所無慮也。【疏】謂於無形之處,用心思慮也。無慮,卽慮無也。
又與抑通。【徐鍇曰】見之於外曰意。意,猶抑也。舍其言,欲出而抑之。【大戴禮】武王問黃帝,顓頊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見歟。意猶抑。【論語】抑與之歟。【漢石經】作意,抑猶意,古通用也。
又【轉注古音】於宜切,音醫。【前漢·韓信傳】意嗚猝嗟。
又叶乙力切,音億。【秦之罘刻石文】大矣哉。宇縣之中,承順聖意。羣臣頌功,請刻於石,表垂乎常式。
又與臆通。【賈誼·服賦】請對以意。【史記】作臆。【師古曰】叶韻音億。 【魏校曰】从心从音。意不可見而象,因言以會意也。
意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ji˥˧ 唐代读音 qiə̀日语读音 KOKORO OMOI OMOU韩语罗马 UY现代韩语 의越南语 ý
客家话 [沙头角腔] ji5 [梅县腔] j5 [宝安腔] ji5 [客英字典] ji5 [海陆腔] ri5 [客语拼音字汇] yi4 [东莞腔] ji5 [陆丰腔] ji5 [台湾四县腔] ji5粤语 ji3潮州话 i3
近代音 影母 齊微韻 平聲陰 衣小空;影母 齊微韻 去聲 異小空;中古音 影母 志韻 去聲 意小韻 於記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德部 ;王力系统:影母 職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