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xiào

ㄒㄧㄠˋ

部首 口

部外 8

總筆畫 11

繁體 嘯

嘯 嘨 歗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5578

左右結構

251511232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kvij|kvhw

rlll

jxno

65027

拼音 xiào

注音 ㄒㄧㄠˋ

部首 口 部外 8總筆劃 11

基本區 5578筆順 25151123234

次 標

啸 基本解釋

● 嘯

(嘯)

xiào ㄒㄧㄠˋ


  1. 撮口作聲,打口哨:~歌(吟詠)。~傲。~聚(互相招呼,聚集成集,如「~~山林」)。呼~。仰天長~。
  2. 動物拉長聲叫:虎~。猿~。
  3. 自然界發出的聲音:北風呼~。海~。
  4. 飛機或子彈掠過時發出的聲音:飛機尖~着衝上藍天。炮彈呼~而過。

英語 roar, howl, scream; whistle

德語 fauchen, zischen ,pfeifen, flöten

法語 siffler,hurler,mugir,rugir

【漢典】

啸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嘯

嘨 xiào

動

(1) (形聲。從口,肅聲。本義:撮口作聲,打口哨)

(2) 同本義 [whistle]

嘯,吹聲也。——《說文》

其嘨也歌。——《詩·召南·江有汜》

不嘨不指。——《禮記·內則》

激於舌端而清謂之嘯。——《封氏聞見記》

登東皋以舒嘯。——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俯仰嘯歌。——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若嘯呼狀。——明· 魏學洢《核舟記》

倚修木而嘯。——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3) 又如:嘯傲林泉(在幽靜的山林泉水環抱中隱居);嘯吟(長嘯哀嘆);嘯指(以指夾脣吹之作聲)

(4) 呼召,號召 [call]

嘨者,謂若有所召命,若齊莊撫楹而歌耳。——《匡繆正俗》

招具該備,永嘯呼些。——《楚辭》

(5) 又如:嘯引;嘯召(呼喚;召喚);嘯合(召喚聚集);嘯侶(呼叫同類;召喚同伴);嘯侶命儔(召喚同伴);嘯命(高聲命令)

(6) 鳥獸等的長聲鳴叫 [howl;roar]

虎嘯猿啼。——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乳虎嘯谷。——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7) 又如:鳥嘯;嘯萃(鳴叫而聚集);嘯吼(長聲吼叫);嘯風(呼風);風嘶雨嘯

常用詞組


嘯傲嘯歌嘯聚嘯鳴嘯鳶
【漢典】
【丑集上】【口】 嘯·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2

↳嘯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啸」字頭,请參考「嘯」字。)
【丑集上】【口】 嘯·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2

【唐韻】【正韻】蘇弔切【集韻】【韻會】先弔切,𠀤音熽。【說文】吹聲也。【詩·召南】其嘯也歌。【箋】嘯,蹙口而出聲。

又【小雅】嘯歌傷懷。【司馬相如·上林賦】長嘯哀鳴。【拾遺記】前漢,西方有因霄之國,人皆善嘯。丈夫嘯聞百里,婦人嘯聞五十里。【世說新語】蘇門山中忽有眞人,阮籍往觀,對之長嘯良久,乃笑曰:可更作籍。後嘯意盡退,還半嶺許,聞上唒然有聲,如數部鼓吹,林谷傳響,顧看,乃向人嘯也。

又【集韻】息六切,音肅。吹氣若歌。【詩·王風】有女仳離,條其歗矣。【釋文】歗,本亦作嘯。

又【集韻】【正韻】𠀤尺栗切。與叱同。【禮·內則】不嘯不指。詳前叱字註。唒字从口从酋。嘯字十六畫。

【漢典】
【卷二】【口】

↳嘯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啸」字頭,请參考「嘯」字:)
【卷二】【口】
《說文解字》

吹聲也。从口肅聲。歗,籒文嘯从欠。穌弔切

《說文解字注》

(嘯)吹聲也。召南箋曰。嘯、蹙口而出聲也。从口。肅聲。穌弔切。古音在三部。


(歗)籒文嘯。从欠。欠部重出歗字。引詩其歗也謌。今詩惟條其歗矣作歗。

【漢典】

啸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ɕiɑu˥˧

粤语 siu3潮州话 sau3

吴语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啸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嘯」。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嘯」 說文‧口部「嘯」 「啸」「啸」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嘯
嘨
歗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䕧(xiao4)
    2. 薂(xiao4)
    3. 孝(xiao4)
    4. 㔅(xiao4)
    5. 熽(xiao4)
    6. 肖(xiao4)
    7. 嘯(xiao4)
    8. 嘨(xiao4)
    9. 哮(xiao4)
    10. 㤊(xiao4)
    11. 效(xiao4)
    12. 䊥(xiao4)
同部首
    1. 嘕
    2. 啨
    3. 味
    4. 哪
    5. 哷
    6. 咲
    7. 啷
    8. 喹
    9. 㗩
    10. 呋
    11. 咧
    12. 啙
同筆畫
    1. 勓
    2. 勗
    3. 㬷
    4. 郻
    5. 崰
    6. 唪
    7. 斜
    8. 菗
    9. 埭
    10. 酕
    11. 殹
    12. 窒
初中古詩詞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唐·王维 《竹里馆》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南北朝·郦道元 《三峡》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明·魏学洢 《核舟记》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宋·苏轼 《定风波》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