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 國語辭典
【唐韻】宜引切【集韻】擬引切,𠀤音齗。【說文】笑貌。【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亾是公听然而笑。【楊愼曰】听,古哂字。
又【廣韻】口大貌。【集韻】大口謂之听。
又【廣韻】牛謹切【集韻】語近切,𠀤音
𪙤。亦笑貌。
又【集韻】口謹切,音赾。
又魚斤切,音㹞。
又逆乙切,音聉。義𠀤同。
又魚其切,音疑。听嗞,口開貌。
又魚衣切,音沂。與𠲻同。
𠲻嗞,媿貌。
又【正字通】俗借爲聽字省文。
(聽)〔古文〕𦕢【廣韻】【集韻】【韻會】【正韻】
𠀤他定切,音侹。【說文】聆也。【釋名】聽,靜也。靜,然後所聞審也。【書·太甲】聽德惟聰。【儀禮·士昏禮】命之曰:敬恭聽,宗爾父母之言。
又【廣韻】待也。
又受也。【左傳·成十一年】鄭伯如晉聽成。【註】聽,猶受也。
又從也。【易·艮卦】不拯其隨未退聽也。【疏】聽,從也。【左傳·昭二十六年】姑慈婦聽。
又斷也。【禮·王制】司寇正𠛬明辟,以聽獄訟。【周禮·天官·大宰】凡邦之小治,則冢宰聽之。【前漢·
𠛬法志】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又任也。【前漢·景帝紀】其議民欲徙寬大地者,聽之。
又𠋫也。【戰國策】請爲王聽東方之處。【註】聽,偵
𠋫之。
又【唐韻】他丁切【集韻】【韻會】湯丁切【正韻】他經切,𠀤音㕔。【集韻】聆也,聽受也。中庭曰聽事,言受事察訟於是。俗作㕔。毛氏曰:漢晉皆作聽,六朝以來始加厂。
又【韻補】叶儻陽切,音堂。【蘇轍·讀道藏詩】昔者惠子死,莊子笑自傷。微言不復知,言之使誰聽。
【漢典】
听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說文 | 楷書 |
重定向至「聽」。
甲骨文 | 金文 | 說文 | 楷書 |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漢典】
小學古詩詞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唐·王维 《画》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宋·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先秦·《孟子·告子》 《学弈》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明·钱福 《明日歌》
初中古詩詞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明·魏学洢 《核舟记》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西汉·刘向 《唐雎不辱使命》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宋·苏轼 《定风波》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三国·诸葛亮 《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