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啞
<象>
(1) (形聲。從口,亞聲。本義:笑聲)
(2) 同本義 [laugh]
啞,笑也。——《說文》
笑言啞啞。——《易·震》
(3) 烏鴉之類的叫聲 [sound by craw]
烏之啞啞,鵲之唶唶。——《淮南子》
(4) 嬰兒學說話的聲音 [ba bble]
啞,啞嘔,小兒學言。——《集韻》
詞性變化
◎ 啞
<嘆>
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呀” [oh]
我爺啞!好大蚊子!一口就叮了一個大疙疸!——《西遊記》
◎ 啞
語氣
(2) 相當於“呀”
你放心,莫哭,我去啞!——《西遊記》
常用詞組
基本詞義
◎ 啞
〈形〉
(1) 由於生理缺陷或疾病而失去言語功能 [mute;dumb]
吞炭爲啞。——《史記·刺客傳》
(2) 又如:聾啞(又聾又啞);啞子做夢(比喻有話或苦衷說不出);啞羊(佛教語。喻指至愚不知解悟之人)。又指不說話 [keep silent]。如:啞密之事(機密事);啞坐(默坐);啞言(靜默無聲);啞忍(沉默忍耐);啞揖(相揖而不作聲);啞談(只以手勢和表情傳情達意);啞聲(無聲)
(3) 聲音低沉 [hoarse]。如:啞板(舊時一種質量差的銀元);啞颯颯(聲音沙啞);啞沙沙(沙啞。聲音低沉而不圓潤);啞咽(啼聲嘶啞)
(4) 顏色黯淡 [dull]。如:啞白
常用詞組
【廣韻】烏格切【集韻】乙格切【韻會】【正韻】乙革切,𠀤音
𩚬。【說文】笑也。【易·震卦】笑言啞啞。【疏】啞啞,笑語之聲也。【揚子·法言】或人啞爾笑曰:須以發策決科。【集韻】或作䛩。
又【集韻】乙却切,音約。義同。
又【集韻】【類篇】𠀤遏鄂切,音惡。義同。【易林】鳧雁啞啞,以水爲宅,雌雄相和,心志娛樂。宅,達各切。
又【廣韻】烏下切【集韻】【正韻】倚下切【韻會】幺下切,𠀤雅上聲。【玉篇】不言也。【集韻】瘖也。【戰國策】豫讓吞炭爲啞,變其音。【廣韻】同瘂
𤺘。
又【集韻】【正韻】於加切【韻會】幺加切,𠀤音鴉。【集韻】啞嘔,小兒學言。
又【淮南子·原道訓】烏之啞啞。【前漢·王吉射烏辭】烏烏啞啞。
又【集韻】衣駕切,音亞。聲也。【韓非子·難一篇】師曠曰:啞,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又【集韻】一曰鳥聲。瘖字原从疒从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