亙 基本解釋
亙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亙
動
(1) 連綿不斷,伸展開去 [extend;stretch]
亙,通也。——《廣韻》
旌旗亙千里。——《北史·隨本紀》
廣數十畝,樓宇連亙。——《聊齋志異·狐嫁女》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亙石爲底,達於兩涯——唐· 柳宗元《石澗記》
又如:連亙(綿連);亙帶(綿延);亙絕(綿延阻絕)
(2) 橫貫;在空間橫過或伸過去 [span]
這亙古未有的壯舉,像一柄鋒利的匕首,直刺不共戴天的死敵。——《刑場上的婚禮》
看橋亙長虹。——清· 沈暭旦《摸魚子》
又如:亙屏(橫亙的屏障);亙舒(橫空舒展);亙隔(橫亙阻隔)
詞性變化
副
窮盡,終;貫串 [all over]
亙萬古猶一日。——明· 黃寶《賈誼新書序》
又如:亙天(漫天;連天);亙地(遍地);亙年(歷年);亙代(亙古)
常用詞組
【漢典】
亙 國語辭典
動
-
時間或空間延續不斷。如:「亙古」、「橫亙」、「綿亙數里」。《樂府詩集·卷四一·相和歌辭十六·南朝宋·鮑照·東武吟行》:「密途亙萬里,寧歲猶七奔。」
副
-
窮盡。《文選·張衡·南都賦》:「貯水渟洿,亙望無涯。」唐·李善·注:「亙,竟也。」
名
-
姓。如漢代有亙寬。
-
(一)之又音。
【漢典】
亙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楷書 |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