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軌
〈名〉
(1) (形聲。從車,九聲。本義:軌距,車兩輪間的距離)
(2) 同本義 [gauge]
軌,車轍也。——《說文》
經塗九軌。——《考工記·匠人》。注:“軌,謂轍廣。”
車不得方軌。——《戰國策·齊策》。注:“車兩輪間爲軌。”按,謂兩輪間相距之跡爲軌也。
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禮記·中庸》
(3) 又如:軌距
(4) 車輪的痕跡,車轍 [rut]
軌,跡也。——《廣雅》
軌,車轍也。——《玉篇》
兵車之軌交於天下。——柳宗元《辯侵伐論》
城門之軌,兩馬之力與?——《孟子·盡心下》
(5) 又如:軌跡(車的轍跡);軌躅(車輪輾過的痕跡)
(6) 法則、法度 [laws;statutes]
田有軌,人有軌,用有軌,鄉有軌,人事有軌,幣有軌,縣有軌,國有軌。——《管子·山國軌》
東平失軌。——《漢書·敘傳》。注:“法則也。”
緣法循理謂之軌。——《賈子道術》
軌事之大者也。——《漢書·賈山傳》。注:“謂法度”
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爲不軌。——《後漢書·張衡傳》
(7) 又如:軌等(法度與等級);軌儀(規範,法則);軌法(軌範法則);軌事(法度,法則);軌模(法則,楷模)
(8) 道,導軌 [track;rail]
五星循軌而不失其行。——《淮南子·本經訓》
(9) 又如:軌度;軌道;出軌;單(雙)軌;出軌;無軌電車;有軌電車
(10) 車子 [vehicle]
外則軌躅八達,里閈對出。——左思《蜀都賦》。 劉良注:“軌,車也。躅,跡也。”
回軌異途。——《三國志·郤志傳》
(11) 道路;途徑 [road;path]
異軌同奔。——《宋書·謝靈運傳論》
(12) 又如;軌途(道路);軌路(道路)
(13) 統計 [statistics]。如:軌官(古時主掌會計事宜的官);軌數(統計理財的方法)
(14) 盜竊或作亂的壞人 [a thief;a treacherous fellow]
臣聞亂在外爲奸,在內爲軌。——《左傳·成公十七年》
(15) 又如:奸軌(作亂偷竊之人)
詞性變化
◎ 軌
〈動〉
(1) 依循,遵循 [follow]
是境內之民,其言談者必軌於法。——《韓非子·五蠹》
(2) 又如:軌軌(遵循軌跡);軌法(遵循法度);軌承(遵循承奉)
常用詞組
〔古文〕𨑍
𧗝【廣韻】居洧切【集韻】【韻會】矩鮪切,
𠀤音宄。【說文】車轍也。【孟子】城門之軌。【註】車轍迹也。
又車軸也。【禮·少儀】其在車,左執轡,右受爵,祭左右軌范乃飮。【註】軌,謂轊頭也。
又【正韻】法也,則也。【左傳·隱五年】講事以度軌量謂之軌。【前漢·賈山傳】軌,事之大者也。【註】軌謂法度,故凡不循法度者,謂之不軌。
又【正韻】循也。【史記·天官書】星辰軌道。【註】謂循其常道也。【前漢·賈誼傳】諸侯軌道。【註】言循法度也。
又與宄通。【左傳·成十七年】亂在外爲姦,在內爲軌。御姦以德,御軌以𠛬。【註】軌本作宄。
又【儀禮·公食大夫禮】宰夫設黍稷六簋于俎西。【註】簋,古文作軌。
又叶居有切,音九。【詩·邶風】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
又叶果許切,音舉。【陸機·凌霄賦】削陋跡于介丘兮,省仙遊而投軌。覬情累以遂濟兮,豈時俗之云阻。○按《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經涂九軌。註:軌,謂轍廣,非。軌卽轍也。《韻會》,輪有高下廣狹,皆定于軌。輪中之軌旣同,則轍迹亦同,因謂車轍亦曰軌。其實軌乃轊頭也。自《說文》以軌爲車轍,後人沿之,遂專以車轍訓軌,失其字之本義矣。《郉昺·孝經序》疏云:兩轍之閒曰軌,車所轢曰轍。此爲確詁云。
車徹也。从車九聲。居洧切〖注〗𨑍、
𧗝,古文。
車徹也。攴部曰。徹者、通也。車徹者、謂輿之下㒳輪之閒空中可通。故曰車徹。是謂之車軌。軌之名謂輿之下隋方空處。老子所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高誘注吕氏春秋曰。㒳輪之閒曰軌。毛公匏有苦葉傳曰。由輈以下曰軌。合此二語、知軌所在矣。上歫輿。下歫地。㒳旁歫輪。此之謂軌。毛云由輈以下、則輿下之輈、軌也。輈下之軸、軌也。虚空之處未至於地皆軌也。濡軌者、水濡輪閒空虛之處。而至於軸。而至於輈。則必入輿矣。故濟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