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zhēng

ㄓㄥ

部首 火

部外 6

總筆畫 10

㷥 𤇏 𤇶 蒸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70DD

上下结构

525341444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bigo

nemf

xkau

17331

拼音 zhēng

注音 ㄓㄥ

部首 火 部外 6總筆劃 10

統一碼 70DD筆順 5253414444

標

烝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烝

zhēng ㄓㄥˉ

  1. 衆多:~民。
  2. 古代特指冬天的祭祀:“冬祭白~”。
  3. 美。
  4. 進獻。
  5. 同“蒸”,熱氣上升。
  6. 古代指與母輩淫亂。

英語 rise, steam; many, numerous

德語 fortschreiten, vorrücken

© 漢典

烝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烝 zhēng

〈動〉

(1) (形聲。從火,丞聲。本義:火氣上行)

(2) 同本義 [evaporate]

烝,火氣上升也。——《說文》

陽氣俱烝。——《國語·周語》

釋之叟叟,烝之浮浮。——《詩·大雅·生民》

(3) 又如:烝烝(熱氣升騰的樣子);烝雲(上騰的雲氣);烝濡(烝騰的溼氣);烝潤(溼熱潤髮)

(4) 用蒸汽加熱。後作“蒸” [steam]

烝之浮浮。——《詩·大雅·生民》

故枸木必將待櫽烝矯然後直。——《荀子·性惡》

易牙烝其子首而進之。——《韓非子·難一》

桓南郡每見人不快,輒嗔雲:“君得哀家梨,當復不烝食不?”——《世說新語》

(5) 又如:烝炊(蒸煮);烝壺(蒸熟的葫蘆瓜);烝糕(以米粉或麪粉發酵加糖蒸成的糕)

(6) 一般指娶父親的妻妾及兄長的妻妾 [incest]

初,惠公之即位也少, 齊人使 昭伯烝於 宣姜,不可,強之。——《左傳·閔公二年》

見武媚娘而悅之,遂即東廂烝焉。—— 明· 周清源《西湖二集》

(7) 又如:烝淫(指與母輩通姦的淫行);烝報(亂倫之行);烝弒(姦淫母輩,殘殺君父);烝亂(淫亂)

(8) 用火烘烤 [roast]

枸木必將待櫽栝烝矯燃後直。——《荀子·性惡》

(9) 蒸發 [evaporate]

月麗於上,山烝於下。——王充《論衡》

(10) 進;前進 [advance]

烝我髦士。——《詩·小雅·甫田》

詞性變化


◎ 烝 zhēng

〈形〉

(1) 衆多;衆[numerous;many]

有豕向蹄,烝涉波矣。——《詩·小雅·漸漸之石》

天生烝民。——《孟子·告子》

(2) 又如:烝人(民衆,百姓);烝民(民衆,百姓);烝涉(成羣涉水);烝庶(衆人,民衆);烝黎(百姓)

(3) 美;美好 [beautiful;fine]

文王烝哉!——《詩·大雅·文王有聲》

© 漢典

烝 國語辭典

烝ㄓㄥzhēng
動
  1. 火氣上升。《墨子·節用中》:「逮夏,下潤溼上熏烝。」

  2. 用熱水氣蒸東西。如:「烝魚」、「烝飯」。宋·蘇軾〈酒經〉:「吾始取麵而起肥之,和之以薑液,烝之使十裂。」通「蒸」。

  3. 上淫,與長輩婦女姦通。《左傳·桓公十六年》:「衛宣公烝于夷姜。」《遼史·卷一一二·逆臣傳上·耶律滑哥傳》:「性陰險,初烝其父妾,懼事彰,與剋蕭臺哂等共害其父。」

形
  1. 眾多。《詩經·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則。」唐·杜甫〈無家別〉詩:「人生無家別,何以為烝黎?」

名
  1. 古代冬天的祭祀。《書經·洛誥》:「戊辰,王在新邑,烝祭歲。」《禮記·王制》:「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

助
  1. 發語詞,置於句首。《詩經·豳風·東山》:「蜎蜎者蠋,烝在桑野。」

© 漢典
【巳集中】【火】 烝·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6

烝 《康熙字典》

【巳集中】【火】 烝·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6

【唐韻】煑仍切【集韻】【韻會】諸仍切,𠀤音蒸【說文】火气上行也。【詩·大雅】烝之浮浮。【疏】炊之于甑,爨而烝之。

又【爾雅·釋詁】君也。【詩·大雅】文王烝哉。

又【爾雅·釋詁】進也。【書·堯典】烝烝。乂【詩·周頌】烝畀祖妣。

又【爾雅·釋詁】衆也。【書·益稷】烝民乃粒。

又【書·立政】夷微盧烝。【蔡傳】烝,或以爲衆,或以爲夷名。

又【爾雅·釋言】塵也。【註】人衆所以生塵埃。

又【詩·豳風】烝在桑野。【傳】烝寘也。

又【小雅】烝然罩罩。【箋】烝,塵也。塵然猶言久如也。【朱傳】烝,發語辭。

又【詩·魯頌】烝烝皇皇。【傳】烝烝厚也。

又【爾雅·釋訓】烝烝作也。【註】物興作之貌。

又【爾雅·釋天】冬祭曰烝。【註】進品物也。【書·洛誥】烝祭歲。

又【禮·月令】大飮烝。【疏】烝,升也。升此牲體子俎之上。【周語】禘郊之事,則有全烝,王公立飫,則有房烝,親戚宴饗,則有殽烝。

又【儀禮·特牲饋食禮】棗烝栗擇。【註】果實之物多皮核,優尊者可烝裹之也。

又【揚子·方言】烝,婬也。【左傳·桓十六年】衞宣公烝于夷姜。【註】上淫曰烝。

又【韻會】通作蒸。

又【五音集韻】支庱切,蒸上聲。氣上遠貌。

又【廣韻】【集韻】𠀤諸應切,音證。【廣韻】熱也。【正韻】鬱熱。

又【集韻】氣之上達也。或作蒸。

又叶居𤽈切,音姜。【漢校官𥓓辭】翼翼皇慈,惠我黎烝,貽我潘君,平兹溧陽。

© 漢典
【卷十】【火】

烝 《说文解字》

【卷十】【火】
『說文解字』

火气上行也。从火丞聲。煑仍切

『說文解字注』

(烝)火气上行也。此烝之本義。引申之則烝、進也。如詩信南山甫田傳、泮水箋是也。又引申之則久也、衆也。久之義如釋詁曰烝塵也、東山傳曰烝窴也、常棣傳曰烝塡也皆是。鄭云古聲窴塡塵同。是也。衆之義如東山烝在栗薪傳、烝民傳是也。又引申之則君也。釋詁及文王有聲傳是也。又厚也。泮水傳曰烝烝、厚也是也。左傳凡下婬上謂之烝。从火。㞼聲。煑仍切。六部。經典多叚蒸爲之者。

© 漢典

烝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ʂəŋ˥ 唐代读音 jiəng日语读音 MUSU MOROMORO韩语罗马 CUNG现代韩语 증越南语 chưng

客家话 [海陆腔] zhin1 [客语拼音字汇] zin1 [宝安腔] zin1 [客英字典] zhin1 [台湾四县腔] tsiin1 [梅县腔] zhin1 [陆丰腔] zhin1粤语 zing1

近代音 照母 庚青韻 平聲陰 征小空;中古音 照章母 蒸韻 平聲 蒸小韻 煑仍切 三等 開口;照章母 證韻 去聲 證小韻 諸應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端母 登部 ;王力系统:章母 蒸部 ;

官话 吴语 徽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烝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𧯦」 段簋西周中期集成4208「烝」 包2.257「烝」 說文‧火部「烝」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㷥
𤇏
𤇶
蒸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睁(zheng1)
    2. 铮(zheng1)
    3. 峥(zheng1)
    4. 炡(zheng1)
    5. 綪(zheng1)
    6. 糽(zheng1)
    7. 錚(zheng1)
    8. 篜(zheng1)
    9. 媜(zheng1)
    10. 䋊(zheng1)
    11. 聇(zheng1)
    12. 姃(zheng1)
同部首
    1. 照
    2. 為
    3. 煞
    4. 熬
    5. 燞
    6. 煭
    7. 熹
    8. 煕
    9. 炰
    10. 焣
    11. 焄
    12. 羔
同筆畫
    1. 㧧
    2. 梠
    3. 瓞
    4. 㣢
    5. 釘
    6. 捄
    7. 悇
    8. 鸭
    9. 䢙
    10. 莮
    11. 栚
    12. 涛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