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chéng

ㄔㄥˊ

部首 火

部外 5

總筆畫 9

丞 烝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41CF

上下結構

525344444

五筆

倉頡

鄭碼

biou

nef

xkuo

拼音 chéng

注音 ㄔㄥˊ

部首 火 部外 5總筆劃 9

擴展B 241CF筆順 525344444

𤇏 基本解釋

● 𤇏

zhēng ㄓㄥ


  1. 同「烝」。
【漢典】
【子集上】【一】 丞·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5

↳丞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𤇏」字頭,请參考「丞」字。)
【子集上】【一】 丞·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5

【廣韻】署陵切【集韻】【韻會】辰陵切【正韻】時征切,𠀤音承。【玉篇】繼也。【廣韻】佐也。【正韻】副貳也。【禮·文王世子】虞、夏、商、周有師保,有疑丞。

又【戰國策】堯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湯有三輔。

又【前漢·百官表】丞相秦官金印紫綬,掌丞天子助理萬機。【註】應劭曰:丞者,承也。相者,助也。

又【前漢·淳于長傳】扶丞左右,甚有甥舅之恩。

又【宋史·天文志】紫微垣西蕃七星,第七星爲上丞。東蕃八星,第八星爲少丞。

又與承通。【史記·張湯傳】於是丞上指。今本或作承。

又【廣韻】常證切,承去聲。縣名。在沂州,匡衡所居。

又【韻補】叶之郢切。與拯通。【揚雄·羽獵賦】丞民於豐桑。

 

【漢典】
【卷三】【𠬞】

↳丞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𤇏」字頭,请參考「丞」字:)
【卷三】【𠬞】
《說文解字》

翊也。从廾从卩从山。山高,奉承之義。署陵切〖注〗𢌼。

《說文解字注》

(丞)翊也。翊當作翼。俗書以翊爲翼,翼猶輔也。哀十八年左傳曰:使帥師而行,請承。杜曰:承,佐也。承者丞之假借。文王世子引記曰:虞夏商周用師保,有疑丞。百官公卿表丞相,應劭曰:丞者,承也。相者,助也。按漢凡官多有丞者皆以輔之。从廾,从卪,从山。四字當作從𡴺二字。山部曰:𡴺,高山之節。山高,山高謂𡴺也。奉承之義。義當作意,字之誤也。凡高者在上,必竦手以承之。丞、承曡韵。署陵切。六部。

【漢典】

𤇏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丞
烝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丁(zheng1)
    2. 錚(zheng1)
    3. 綪(zheng1)
    4. 埥(zheng1)
    5. 凧(zheng1)
    6. 争(zheng1)
    7. 崝(zheng1)
    8. 䋫(zheng1)
    9. 崢(zheng1)
    10. 钲(zheng1)
    11. 眐(zheng1)
    12. 篜(zheng1)
同部首
    1. 煟
    2. 焚
    3. 焀
    4. 㷛
    5. 爎
    6. 燲
    7. 烗
    8. 焭
    9. 燃
    10. 烳
    11. 㸀
    12. 燶
同筆畫
    1. 捓
    2. 俑
    3. 怤
    4. 茺
    5. 姟
    6. 莒
    7. 姳
    8. 荏
    9. 宥
    10. 栃
    11. 狯
    12. 绕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