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zī

mā

ㄗ

ㄇㄚ

部首 子

部外 3

總筆畫 6

滋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5B56

左右結構

5215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bbg

ndnd

yaya

17447

拼音 zī mā

注音 ㄗ ㄇㄚ

部首 子 部外 3總筆劃 6

基本區 5B56筆順 521521

孖 基本解釋

● 孖

zī ㄗ《廣韻》子之切,平之精。又疾置切。


  1. 雙生子。《廣韻•之韻》:「孖,雙生子也。」《集韻•之韻》:「孖,一産二子。」
  2. 雙。明謝肇涮《五雜組•人部一》:「孖生者疑於兄弟,或云:後生者兄,以其居上也。」
  3. 同「滋」。滋長。《玉篇•子部》:「孖,亦作滋,蕃長也。」《集韻•志韻》:「孖,蕃長。」

● 孖

mā ㄇㄚ


  1. 方言。謂相連成對。如:孖仔;孖番梘(番梘,肥皂)。徐珂《清稗類鈔•舟車類》:「又有低艙艇,孖舲艇、沙艇等。」

英語 twins

德語 Zwilling (S)

法語 jumeaux

【漢典】

孖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孖 mā

形

(1) 〈方〉∶成雙的;相連成對的 [in pairs]。

如:孖舲艇(廣東的一種小快船);孖氈(廣東舊稱與外國商人貿易的經紀人)。又常用於地名。如:廣東省的孖髻山

(2) 另見 zī

常用詞組


孖仔

其它字義


◎ 孖 zī

名

(1) 雙生子 [twine]

孖,雙生子也。——《廣韻》

(2) 雙[two]。

如:孖生(雙生,孿生)

【漢典】

孖 國語辭典

孖ㄗzī
動
  1. 繁殖生長。《玉篇·子部》:「孖,亦作滋,蕃長也。」通「滋」。

名
  1. 雙生子。《廣韻·平聲·之韻》:「孖,雙生子也。」

【漢典】
【寅集上】【子】 孖·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3

孖 《康熙字典》

【寅集上】【子】 孖·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3

【廣韻】子之切【集韻】【類篇】津之切,𠀤音兹。【玉篇】雙生子也。亦作滋,蕃長也。

又【廣韻】【集韻】𠀤疾置切,音字。義同。

【漢典】
【卷十一】【水】

↳滋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孖」字頭,请參考「滋」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益也。从水兹聲。一曰滋水,出牛飲山白陘谷,東入呼沱。子之切〖注〗𣳯,古文。

《說文解字注》

(滋)益也。艸部茲下曰:艸木多益也。此字从水茲,爲水益也。凡經傳增益之義多用此字。亦有用茲者,如常棣、召旻傳云:兄,茲也。桑柔傳云:兄,茲也。衹是一義。从水茲聲。各本篆文作,解作玆聲,誤也,今正。說詳四篇下茲篆下。子之切。一部。一曰滋水,出牛㱃山白陘谷,東入呼沱。此謂水名也。地理志:常山郡南行唐牛飲山白陸谷,滋水所出。東至新巿,入虖池水,南行唐故城在今直隷正定府行唐縣縣治北。新巿故城在今正定府治西北四十里。一統志曰:滋河源出山西五臺縣畍,東南流逕正定府靈壽縣北,行唐縣南。又東歴正定藳城二縣北,無極縣南。又東北人定州深澤縣畍。古與滹沱合流,今折而東北,與滱沙二水合。不入滹沱矣。

【漢典】

孖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sɿ˥; mɑ˥ 日语读音 HUTAGO韩语罗马 CA现代韩语 자

客家话 [客英字典] zih1 [宝安腔] zu1 [梅县腔] zii1 [台湾四县腔] cih5 zih1 [沙头角腔] la1 ma1 mo1 [海陆腔] cih5 zih1 [客语拼音字汇] zi1粤语 maa1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孖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滋」。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滋」 後2.40.16合8294     「滋」 說文‧水部 「滋」 睡.日甲34     「孖」
甲骨文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滋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緇(zi1)
    2. 仔(zi1)
    3. 椔(zi1)
    4. 髭(zi1)
    5. 缁(zi1)
    6. 緕(zi1)
    7. 趑(zi1)
    8. 資(zi1)
    9. 鈭(zi1)
    10. 趦(zi1)
    11. 咨(zi1)
    12. 頾(zi1)
    13. 亇(ma1)
    14. 榪(ma1)
    15. 媽(ma1)
    16. 庅(ma1)
    17. 妈(ma1)
    18. 摩(ma1)
    19. 螞(ma1)
    20. 抹(ma1)
    21. 𠄐(ma1)
    22. 蚂(ma1)
    23. 嫲(ma1)
同部首
    1. 㝅
    2. 学
    3. 孾
    4. 㝀
    5. 孼
    6. 孞
    7. 孜
    8. 孰
    9. 㝂
    10. 季
    11. 㜽
    12. 孮
同筆畫
    1. 㣊
    2. 份
    3. 屿
    4. 臼
    5. 阱
    6. 在
    7. 幵
    8. 彴
    9. 西
    10. 齐
    11. 𠑻
    12. 吸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