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dà

dài

tài

ㄉㄚˋ

ㄉㄞˋ

ㄊㄞˋ

部首 大

部外 0

總筆畫 3

亣 𠘲 太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5927

單一結構

1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dddd

k

gd

40800

拼音 dà dài tài

注音 ㄉㄚˋ ㄉㄞˋ ㄊㄞˋ

部首 大 部外 0總筆劃 3

基本區 5927筆順 134

常 通 標

大 基本解釋

● 大

dà ㄉㄚˋ


  1.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廳。~政。~氣候。夜郎自~。~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
  3.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局。~衆。
  4. 用於「不」後,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高興。
  5. 年長,排行第一:老~。
  6. 敬辭:~作。~名。~手筆。
  7. 時間更遠:~前年。
  8. 〔~夫〕古代官職,位於「卿」之下,「士」之上。
  9. 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概。~凡。

● 大

dài ㄉㄞˋ


  1. 〔~夫〕醫生(「夫」讀輕聲)。
  2. 〔~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

● 大

tài ㄊㄞˋ


  1. 古通「太」。
  2. 古通「泰」。

英語

big, great, vast, large, high

德語 alt (Adj)​,groß, bedeutend, gewaltig (Adj)​,Radikal Nr. 37 = groß, (alt)​ (Sprachw)

法語 docteur,médecin,grand,massif

【漢典】

大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大 dài

名

(1) 見「大夫」、「大王」

(2) 用同「代」。世代 [generation]

陵家歷大爲軍將,世世從軍爲國徵。——《敦煌變文集·李陵變文》

(3) 另見 dà

常用詞組


大城大夫大黃大王

基本詞義


◎ 大 dà

形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腳。「大」是漢字部首之一,從「大」的字往往與人類或人事有關。本義:大小的「大」)

(2) 形容體積、面積、數量、力量、規模、程度等方面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 [big;large;great]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籀文介,改古文亦象人形。凡大人、大夫、太子、太君,皆尊詞。——《說文》

遵彼大路兮。——《詩·鄭風·遵大路》

大有。——《易》。釋文:「大有,包容豐富之象。」

大報天而主日也。——《禮記·郊特牲》。

其朝踐用兩大尊。——《周禮·司尊彝》。司農注:「大,古之瓦尊。」

而祭大山之邑也。——《穀梁傳·桓公元年》

然後會於大廟。——《禮記·祭統》。注:「始祖廟也。」

大,小大也。——《廣韻》

奠高山大川。——《書·禹貢》

古田常上請爵祿而行之羣臣,下大斗斛而施於百姓。——《韓非子·二柄》

此不爲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湯問》

忽一人大呼。——《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又如:一隻大口袋;山上的大白樓;大浸(大水);大美(大功德,大功業);大蔡(大龜);大泉(大錢)

(3) 年輩較長或排行第一的 [senior;eldest]

大兄言辦飯,大嫂言視馬。——漢樂府《孤兒行》

諸葛恢大女適太尉 庾亮兒。——《世說新語·方正》

又如:大婦(長子之妻);大宗(宗法社會以嫡系長房爲「大宗」;餘子爲小宗)

(4) 重要,重大 [important;main]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諸葛亮《出師表》

願牢定大計,莫用衆人之議也!——《資治通鑑》

又如:大頭腦(主腦;主旨);大八丈(大人物);大柄(大權);大趣(大旨;主要的旨趣)

(5) 德高望重的 [be of noble character and high prestige;with great virtue and high prestige]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莊子·秋水》

王年小而位大。——《世說新語·排調》

利見大人。——《易·乾》

又如:大操(高尚的操守);大賢(才德超羣的人)

(6) 超過一般 [heavy;strong;loud]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貧。——《世說新語·賢緩》

(7) 學識淵博的 [be learned;have great learning]

大匠不爲拙工改廢繩墨。——《孟子·盡心上》

(8) 規模大 [general;main;major]

胡人大入塞。——《淮南子·人間訓》

公子乃置酒大會賓客。——《史記·魏公子列傳》

又如:大手術;大反攻

(9) 性質嚴重 [serious]

欺君不忠,母病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世說新語·政事》

(10) 尊稱對方的事物 [your]。敬語。如:大作;尊姓大名

(11) 用在時令、時間或節日前表示強調。如:大白天;大清早;大喜的日子

詞性變化

◎ 大 dà

副

(1) 達到很廣範圍或很高程度,大肆 [greatly;fully]

約以連兵大舉。——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此臣所課大患也。——宋· 蘇軾《教戰守》

又如:大長志氣;大吃一驚;大大增加;大辦農業

(2) 很,太,非常 [very]

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論語·雍也》

大謾,願聞其要。——《莊子·天道》

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順。——《荀子·非十二子》

少年大駭。——《聊齋志異·促織》

門者答揖大喜奔出。——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又如:不大好;不大舒服;大肯(非常願意)

(3) 經常 [often]——加「不大」則表示不經常 [not often]。

如:不大吃麪;不大回家

(4) 前天或後天的前一天或後一天 [further ahead or behind]。

如:大前天;大後天

◎ 大 dà

名

(1) 大人 [adult;grown-up]

劉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世說新語·賞譽》

小大稽首。——《詩·小雅·楚茨》

(2) 大小 [size]

今年殺諸賊奴,當取金印如斗大。——《世說新語·尤悔》

(3) 〈方〉∶父親 [father]。

如:俺大叫俺來上海看看你

(4) 〈方〉∶指伯父或叔父 [uncle]。

如:俺三大是個勞模

(5) 姓

◎ 大 dà

動

(1) 長大 [be brought up]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世說新語·言語》

(2) 超過 [surpass]

亦無大大王。——《戰國策·秦策二》

(3) 另見 dài

常用詞組


大阿哥大安大巴大把大壩大白大白菜大白話大白鼠大伯大伯子大敗大班大班大半大半大半天大包大攬大包乾大寶大杯大本營大筆大筆大便大別山大兵大餅大伯大脖子病大不過大不敬大部大部分大部頭大步流星大材大材小用大插屏大吵大鬧大車大澈大悟大臣大城市大吃八喝大吃大喝大吃一驚大處落墨大處着眼大吹大擂大慈大悲大錯特錯大打出手大大咧咧大膽大刀會大刀闊斧大盜大道大道理大德大纛大敵大敵當前大抵大地大帝大典大殿大調大東亞共榮圈大動干戈大動肝火大動脈大豆大都大都大肚子大度大端大多大多數大恩大德大兒大而化之大而無當大發慈悲大發雷霆大發議論大凡大飯店大方大方大方之家大放悲聲大放厥辭大糞大風大風大風大浪大佛閣大夫大府大父大副大腹便便大概大哥大哥大大個子大個子大公無私大功大功告成大恭大姑子大家大鼓大故大褂大觀大官大管家大閨女大鍋飯大過大過大海大海撈針大寒大河大壑大喊大叫大好大號大亨大哄大嗡大紅大綠大紅大紫大吼大後方大後年大後天大戶大花臉大譁大話大換班大換血大患大荒大會大夥大禍臨頭大惑不解大吉大利大計大家大家大家畜大家風範大家閨秀大家庭大家族大駕大江大將軍大將大匠大腳大叫大較大教堂大街大街小巷大節大劫大捷大姐大解大襟大驚失色大驚小怪大酒大肉大舅大舅子大局大舉大舉大決大軍大郡大楷大考大客車大口大塊頭大塊文章大快人心大款大魁大括號大浪大撈一把大牢大老闆大老粗大老婆大老爺大禮大禮拜大禮堂大理石大吏大力大力士大連大殮大梁大量大林寺大齡大樓大陸大陸大路大卵石大亂大呂大略大略大倫大媽大麻大麥大忙大忙季節大帽子大媒大門大米大面大面兒上大名大名鼎鼎大命大謬不然大模大樣大漠大母大男大女大難不死大難臨頭大內大逆不道大年大娘大娘子大炮大批大辟大片大破大立大起大落大企業大氣大氣層大器大器晚成大千世界大錢大前兒大前年大牆大巧若拙大秦珠大青年大晴天大慶大慶大秋大麴大去大權大權獨攬大權旁落大權在握大人大人物大仁大肉大儒大掃除大嫂大殺風景大廈大少爺大少爺作風大赦大嬸兒大聲疾呼大失所望大師大師傅大使大使館大事大事記大事誇張大是大非大勢大勢所趨大勢已去大手大腳大手筆大手術大壽大書大書特書大暑大數大帥大率大水大肆大肆攻擊大蘇大堂大題小作大體大體大田大廳大庭廣衆大同大同大同小異大統大頭,大頭兒大頭針大團結大團圓大碗茶大腕大王大尉大汶口文化大無畏大悟大西洋大媳婦大喜大喜大喜過望大戲大仙大弦大賢大顯身手大顯神通大憲大限大相徑庭大小大小姐大小子大校大笑大笑大寫大昕大興大興安嶺大興土木大猩猩大刑大型大行大行星大行政區大幸大姓大兄弟大熊貓大熊座大修大選大學大學生大丫頭大雅之堂大煙大煙鬼大言大言大言不慚大雁大洋大洋洲大樣大搖大擺大爺大業大姨大姨子大義大義凜然大義滅親大意大意大印大用大有大有可爲大有人在大有文章大有希望大有作爲大愚大雨如注大獄大員大院大約大月大躍進大運河大雜燴大雜院大竈大齋大戰大張旗鼓大張聲勢大張撻伐大丈夫大杖則走大旨大志大治大致大致大智大智若愚大中丞大衆大洲大軸子大主教大專大專院校大篆大字大字報大自然大宗大總統大作
【漢典】

大 國語辭典

大ㄉㄚˋdà
形
  1. 在體積、面積、容量、數量、強度、深度、力量等方面超過一般,或超過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而言。如:「大山」、「大河」、「大雨」、「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2. 最年長的、排行第一的。如:「大哥」、「大伯」、「大媽」。

  3. 表示尊敬之詞。如:「拜讀大作」、「尊姓大名」。

  4. 不平常、重要的、偉大的。《文選·石崇·思歸引序》:「余少有大志,夸邁流俗。」《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雖大旨同歸,所託或乖。」

  5. 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大年初一」。

副
  1. 表程度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大搞活動」、「天已大亮」、「大有出息」。

  2. 與「不」字連用,表次數少或程度淺。如:「她不大出門見人的。」、「他不大愛抽菸。」、「小侄兒還不大會講話。」

  3. 很、非常。《漢書·卷六八·霍光傳》:「長公主大以是怨光。」

  4. 差不多、不很精確。如:「大約」、「大概」、「大略」。

名
  1. 與「小」相對之詞。《孟子·梁惠王上》:「小國不可以敵大。」

  2. 年紀較大的人。如:「你們一家大小都要來吃喜酒喔!」

  3. 姓。如唐代有大明,金代有大興國。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動
  1. 誇耀、自以為是。如:「誇大」。《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大ㄊㄞˋtài
形
  1. 至高無上的。清·江沅《說文釋例·卷上·釋字例·大》:「古兄作『大』,不作『太』、『泰』。《易》之『大極』,《春秋》之『大子』、『大上』,《尚書》之『大誓』、『大王王季』,《史》、《漢》之『大上皇』、『大后』,後人皆讀為太。或徑改本書,作『太』及『泰』。」通「太」、「泰」。

大ㄉㄞˋdài
  1. 參見「大夫 」條。

【漢典】
【丑集下】【大】 大·康熙筆画:3 ·部外筆画:0

大 《康熙字典》

【丑集下】【大】 大·康熙筆画:3 ·部外筆画:0

〔古文〕𠘲【唐韻】【集韻】【韻會】徒蓋切。【正韻】度柰切,𠀤音汏。小之對。【易·乾卦】大哉乾元。【老子·道德經】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莊子·天地篇】不同同之謂大。【則陽篇】天地者,形之大。隂陽者,氣之大。

又初也。【禮·文王世子】天子視學,大昕鼓徵。【註】日初明,擊鼓徵召學士,使早至也。

又徧也。【禮·郊特牲】大報天而主日。

又肥美也。【儀禮·公食大夫禮】士羞,庶羞皆有大,贊者辨取庶羞之大,以授賓。【註】大,以肥美者特爲臠,所以祭也。

又過也。【戰國策】無大大王。

又長也。【爾雅·釋器】珪大尺二寸謂之玠。【疏】大,長也。

又都大,官名。宋制有兩都大,一提舉茶馬,一提點坑冶鑄錢與提𠛬序官。

又措大,士也。【書·言故事】窮措大,眼孔小,與錢十萬貫,塞破屋子矣。

又唐大,弓名,見【周禮·夏官】。

又四大,地、水、火、風也,見【梵書·圓覺經】。

又姓大。廷氏之後,見【風俗通】。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蓋切,音忲。易:大和大極。書、詩:大王大師。禮:大羹大牢。𠀤音泰。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唐佐切,音䭾。【杜甫·天狗賦】不愛力以許人兮,能絕目以爲大。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吐臥切,音拕。猛也,甚也。【禮·童子不衣裘裳註】鄭康成爲大溫也。徐邈大音唾。

又叶徒計切,音第。【詩·大雅】戎雖小子,而式弘大,叶厲泄愒敗。 【正字通】楊愼曰:大無音一駕切者,韻書二十二禡不收。考淮南子,宋康王世,有雀生鸇。占曰:小而生大,必霸天下。大叶下,古亦有一駕切之音。 【說文】天大,地大,人亦大。象人形。【徐曰】本古文人字。一曰他達切,經史大太泰通。

 

【漢典】
【卷十】【大】

大 《說文解字》

【卷十】【大】
《說文解字》

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亣(他達切)也。凡大之屬皆从大。徒蓋切

《說文解字注》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焉。依韵會訂。象人形。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按天之文从一大,則先造大字也。人儿之文但象臂脛,大文則首手足皆具,而可以參天地,是爲大。徒葢切。十五部。古文𦓐也大下云古文𦓐。𦓐下云籒文大,此以古文、籒文互釋,明衹一字而體稍異。後來小篆偏旁或从古,或从籒,故不得不殊爲二部,亦猶从卩、从儿必分系二部也。然則小篆作何字,曰:小篆作古文也。凡大之屬皆从大。

【漢典】

大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ɑ˥˧; tĄi˥˧; tʰĄi˥˧ 唐代读音 *dhɑ̀i日语读音 OOKII HAJIME OOINI韩语罗马 TAY THAY现代韩语 대越南语 đại

客家话 [沙头角腔] tai5 [海陆腔] tai5 [梅县腔] tai3 [台湾四县腔] tai5 [客英字典] tai5 [宝安腔] tai3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陆丰腔] tai6 tai5 [东莞腔] tai5粤语 daai6潮州话 dai6 dua7

近代音 端母 皆來韻 去聲 帶小空;端母 歌戈韻 去聲 舵小空;端母 家麻韻 去聲 大小空;中古音 定母 泰韻 去聲 大小韻 徒蓋切 一等 開口;定母 箇韻 去聲 䭾小韻 唐佐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曷部 ;王力系统:定母 月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大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大」 甲387合22421「大」 大保方鼎西周早期集成2158「大」 曾1正「大」 說文‧大部「大」 睡.法78「大」
「大」 粹112合32384「大」 㝬簋西周晚期集成4317「大」 包2.2
「大」 師同鼎西周晚期集成2779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亣
𠘲
太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眔(da4)
    2. 汏(da4)
    3. 亣(da4)
    4. 簤(dai4)
    5. 带(dai4)
    6. 軑(dai4)
    7. 代(dai4)
    8. 㶡(dai4)
    9. 駘(dai4)
    10. 叇(dai4)
    11. 艜(dai4)
    12. 㞭(dai4)
    13. 黱(dai4)
    14. 箉(dai4)
    15. 岱(dai4)
    16. 鈦(tai4)
    17. 㑀(tai4)
    18. 汱(tai4)
    19. 汰(tai4)
    20. 泰(tai4)
    21. 舦(tai4)
    22. 燤(tai4)
    23. 溙(tai4)
    24. 夳(tai4)
    25. 钛(tai4)
    26. 忲(tai4)
    27. 太(tai4)
同部首
    1. 奩
    2. 夽
    3. 夬
    4. 奰
    5. 夾
    6. 奁
    7. 头
    8. 㚏
    9. 奨
    10. 奖
    11. 夫
    12. 奌
同筆畫
    1. 乞
    2. 氵
    3. 兦
    4. 㐉
    5. 劜
    6. 孓
    7. 卄
    8. 万
    9. 尸
    10. 兀
    11. 𠂋
    12. 𠆣
小學古詩詞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宋·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先秦·列御寇 《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
初中古詩詞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南北朝·刘义庆 世说新语《咏雪》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南北朝·刘义庆 世说新语《咏雪》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蒲松龄《狼三则·其二》
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杞人忧天》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清·谭嗣同 《潼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宋·司马光 《孙权劝学》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