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huí

ㄏㄨㄟˊ

部首 囗

部外 3

總筆畫 6

佪 囘 囬 廻 徊 違 韋 𡇌 𢌞 迴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56DE

全包圍結構

25251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lkd

wr

jdj

60600

拼音 huí

注音 ㄏㄨㄟˊ

部首 囗 部外 3總筆劃 6

基本區 56DE筆順 252511

常 通 標

回 基本解釋

● 回

(③迴)

huí ㄏㄨㄟˊ


  1. 還,走向原來的地方:~家。
  2. 掉轉:~首(回頭看)。~顧。~眸。~曖。妙手~春。
  3. 曲折,環繞,旋轉:~旋。~腸。~廊(曲折迴環的走廊)。
  4. 答覆,答報:~信。~話。~絕。
  5. 量詞,指事件的次數:兩~事。
  6. 說書的一個段落,章回小說的一章:且聽下~分解。
  7. 中國少數民族,分佈於中國大部分地區:~族。~教(中國稱伊斯蘭教)。
  8. 姓。

英語 return, turn around; a time

德語 zurückkehren, zurückgehen, zurückkommen (V)​,antworten, erwidern (V)​,umkehren (V)​,umwenden, umdrehen (V)​,zurückkehren (V)​,ZWE für Vorfälle, Ereignisse, Sachen, Angelegenheiten (Zähl)​,Mal, mal (Zähl)​,Hui (Nationalität)​ (Eig, Fam)

【漢典】

回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回

迴、囬 huí

〈動〉

(1) (囘爲回的古字; 廻爲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淵水迴旋之形。本義:迴旋;旋轉)

(2) 同本義 [whirl;circle]

回,轉也。——《說文》

昭回於天。——《詩·大雅·雲漢》

圖迴天下於掌上而辨白黑。——《荀子·儒效》

詭文回波。——《淮南子·本經》

畔迴穴其若茲兮。——《漢書·敘傳》

虎鼓瑟兮鸞回車。——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山迴路轉不見君。——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廊腰縵回。——唐· 杜枚《阿房宮賦》

峯迴路轉。——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又如:回湍(迴旋的急流);回倒(迴旋傾倒);回紆(迂迴。迴旋曲折);回極(無極迴旋的樞軸)

(3) 環繞; 包圍 [surround]

東道少回遠。——《漢書·李廣傳》

又如:回峯(環繞的山峯);回圓(環繞);回塘(環曲的水池);回繚(圍繞);回互(迴環交互)

(4) 掉轉 [turn round]

回車叱牛牽向北。——唐· 白居易《賣炭翁》

回看射鵰處。——唐· 王維《觀獵》詩

興盡晚回舟。——宋· 李清照《如夢令》

回頭望汝。——清· 袁枚《祭妹文》

又如:回面(轉過臉);回眼(迴轉目光);迴天(形容力量很大,能扭轉乾坤);回輿(掉轉馬頭,返回);回逆(倒轉)

(5) 還,返回 [return]

碧水東流至此回。——唐· 李白《望天門山》

少小離家老大回。——唐· 賀知章《回鄉偶書》

餘逆脫回。——《廣東軍務記》

又如:回寅(回到農曆正月);回九(舊俗新婚後新娘九日後回孃家);回前線;回蹕(帝王返駕回宮)

(6) 答覆;回報 [report back;reply]。

如:回盤(舊婚俗。男家行聘禮,女家回禮,把禮物放在托盤、擡盒內,因稱回禮爲“回盤”);迴風(高官升堂之前,吏役報告準備妥當的一個程式);回諾(回禮);回耗(迴音)

(7) 改變 [change]

道苟直,雖死不可回也;如回之,莫若亟去其位。——柳宗元《與韓愈論史官書》

又如:迴心(改變心意);回異(改變;違反);回換(調換;變換);回變(轉變)

(8) 違背 [go against]

厥德不回。——《詩·大雅·大明》

徐方不回。——《詩·大雅·常武》

經德不回,非以幹祿也。——《孟子·盡心下》

求福不回。——《後漢書·蘇竟傳》

二人之不敢請,亦知始皇之鷙悍而不可回也。—— 蘇軾《東坡志林》

(9) 謝絕,推辭不見 [refuse]。

如:回決(回絕);回倒(回絕駁倒);回聽(不聽);回出(回絕);回脣答嘴(頂嘴)

(10) 迴避,避開不喜歡、不欣賞的人 [averse]。

如:回喪(迴避。喪家怕鬼回來害人而躲開);他不回親戚

(11) 轉賣,轉手賣掉 [resell]。

如:回買(轉買,購買);回錢(售物所得的錢);回些(轉讓;賣些)

(12) 問 [ask]

進得店去,茶房便來回道:“客人,用什麼夜膳?”——《老殘遊記》

詞性變化

◎ 回 huí

〈形〉

(1) 迂曲,曲折 [winding]。

如:回連(曲折連綿);回說(隱晦曲折的話);回軒(回曲的長窗);回遠(迂曲遙遠);回崖(曲折的山崖)

(2) 奸邪,邪僻 [crafty and evil]。

如:回闢(邪僻);回遹(邪僻);回背(舊說陰陽先生以鎮物、符水爲人禳邪消災)

◎ 回 huí

〈量〉

(1) 次 [times]——用於行爲、動作。如:一日走千回;去過好幾回

(2) 章——用於小說等,相當於“章” [chapter]。

如:且聽下回分解

(3) 一會兒——用於時間,表示短暫 [moment]。

如:回子(一會兒);回一回(停一停)

(4) 用於事情,相當於“樁”、“件” [number of times]。

如:就是這麼回事;這完全是兩回事

(5) 某一特定目的或發展的一種形勢或某種情況 [occasion]。

如:上回,上一回;這一回

◎ 回 huí

〈名〉

(1) 回族的簡稱 [the Hui nationality]。

如:漢滿蒙回藏五個主要民族

(2) 器官(尤其是腦)的皺摺、扭曲或盤旋 [convolution]。

如:齒狀回;海馬迴;額上回;顳下回

(3) 姓

常用詞組


回拜回報迴避迴避回稟回波回駁回採回採迴腸迴腸迴腸蕩氣回潮回嗔作喜回程回充回沖回春回答  ">回單  迴盪回燈回電回跌回返回訪回奉回覆回顧回顧展  ">回光反照  回光鏡迴歸迴歸年迴歸熱迴歸線回鍋回航回耗回合回話回還回回回回回火回擊回見回交回教回敬回絕回空回口回扣回來迴廊回老家回禮迴流回籠回爐回祿迴路迴鑾回落回落回馬槍回門回描回民回眸回目回孃家回請回去迴繞回熱回軟回煞回閃回身回神回升回生回聲回師回收回手回首回書回述回水回思回溯回彈回天之力回填回條回帖回頭回頭路回頭是岸回彎回味迴文回紋回席回鄉迴響回銷回心轉意回信回敘回敘迴旋回憶回憶回憶錄迴音迴應迴游回贈回漲回執迴轉回族回嘴
【漢典】

回 國語辭典

回ㄏㄨㄟˊhuí
動
  1. 掉轉。如:「回首」、「回過身來」。唐·白居易〈長恨歌〉:「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2. 返、歸。如:「回國」、「回家」、「一去不回」。唐·王翰〈涼州詞〉二首之一:「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3. 改變。如:「回心轉意」。《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夫移風易俗,使天下回心而鄉道,類非俗吏之所能為也。」唐·柳宗元〈與韓愈論史官書〉:「道苟直,雖死不可回也。」

  4. 答覆。如:「回信」、「回電」、「回答」。《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一》:「日後他來通消息時,好言回他。」《紅樓夢·第七回》:「次日,鳳姐梳洗了,先回王夫人畢,方來辭賈母。」

  5. 還覆給對方相同或某種動作。如:「回敬」、「回他一槍」。

  6. 謝絕、辭去。如:「一口回絕」。宋·蘇軾〈與開元明師〉二首之一:「謹留筆一束,以領雅意,餘回納,不訝不訝。」《紅樓夢·第一一九回》:「咱們家遭著這樣事,那有工夫接待人,不拘怎麼回了他去罷。」

  7. 避開。如:「回避」。明·徐復祚《紅梨記·第二齣》:「前日兩次訪他,俱不得遇,風塵中人,知他真不在家,還是故意回你。」

名
  1.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大陸地區新疆、遼寧、青海、甘肅、寧夏、河北等地區,以信奉回教為主。

  2. 量詞:➊ ​ 計算行為、動作的單位。相當於「次」。如:「前後我共去找了他五回。」宋·辛棄疾〈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詞:「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➋ ​ 計算時間的單位。一陣子稱為「一回」。《喻世明言·卷三·新橋市韓五賣春情》:「八老到門前站了一回,蹔到間壁糶米張大郎門前,閒坐了一回。」➌ ​ 計算長篇小說段落的單位。一章稱為「一回」。如:「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➍ ​ 計算事情的單位。相當於「件」。如:「這是兩回事,不可混為一談。」

  3. 姓。如明代有回滿注。

【漢典】
【丑集上】【囗】 回·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3

回 《康熙字典》

【丑集上】【囗】 回·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3

【唐韻】戸恢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隈切,𠀤音洄。【說文】从囗,中象回轉之形。【徐鍇曰】渾天之氣,天地相承。天周地外,隂陽五行,回轉其中也。

又【說文】邪也,曲也。【詩·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回。【禮·禮器】禮飾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

又【正韻】返也。【後漢·蔡邕傳】回途要至,俯仰取容。

又【廣韻】違也。【詩·大雅】求福不回。【又】徐方不回。【註】回猶違也,言不違命也。

又【詩·大雅】昭回于天。【註】昭,明。回,旋也。

又屈也。【後漢·盧植傳】可加赦恕申宥回枉。【又】抗議不回。

又徘回。【說文】徘徊本作裵回。寬衣也,取其裵回之狀。【張衡·思𤣥賦】馬倚輈而徘回。【註】言踟躊不進也。

又低回,紆衍貌。【史記·孔子世家贊】適魯,觀仲尼車服禮器,余低回留之,不能去。【前漢·揚雄傳】大道低回。

又姓。【韻會】古賢者方回之後。【正字通】明宣德中御史回續。

又地名。【後漢·郡國志】右扶風有回城,名曰回中。

又通作迴。【荀子·儒效篇】圖迴天下於掌上。

又通作廻。【史記·鄒陽傳】墨子廻車。

又【正字通】回回,國名。西域大食國種也。明丘濬曰:國在玉門關外萬里,𨻰隋閒入中國。金元以後,蔓延滋甚,所至輒相親守,其所謂敎門者尤篤,今在在有之。

又【集韻】【韻會】𠀤戸賄切,音悔。繞也。【左傳·襄十八年】右回梅山。徐邈讀上聲。

又【集韻】【韻會】𠀤胡對切,音繢。【前漢·趙充國傳】回遠千里。【註】回謂路迂回也,音胡悔反。

又畏避也。【前漢·王溫舒傳】卽有避回。【註】謂不盡意,捕擊盜賊。

又【蓋寬饒傳】刺舉無所回避。【註】回𠀤讀若諱。 俗作囬。

【漢典】
【卷六】【囗】

回 《說文解字》

【卷六】【囗】
『說文解字』

轉也。从囗,中象回轉形。囘,古文。戶恢切

『說文解字注』

(回)轉也。淵,回水也。故顏回字子淵。毛詩傳曰:回,邪也。言回爲𠆎之假借也。又曰:回,違也。亦謂假借也。𠆎,衺也。見交部。从囗,中象回轉之形。中當作口。外爲大囗,内爲小口,皆回轉之形也。如天體在外左旋,日月五星在内右旋是也。户恢切。十五部。


(囘)古文。古文象一气回轉之形。

【漢典】

回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xuei˧˥ 唐代读音 *huəi日语读音 MAWASU MAWARU KAERU韩语罗马 HOY现代韩语 회越南语 hồi

客家话 [梅县腔] fi2 fui2 foi2 [宝安腔] fui2 [客英字典] fui2 [台湾四县腔] fi2 [沙头角腔] fui2 [客语拼音字汇] fi2 fui2 [东莞腔] fui2 [海陆腔] fui2 [陆丰腔] fui3粤语 wui4

近代音 曉母 齊微韻 平聲陽 回小空;中古音 匣母 灰韻 平聲 回小韻 戶恢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匣母 灰部 ;王力系统:匣母 微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回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亘」 甲903合34165「回」 回父丁爵西周早期集成8906「回」 新甲3.294、零.334「回」 說文古文「回」 睡.秦148「回」
「亘」 甲3339合10229「回」 說文‧囗部
「亘」 乙6310反合6948反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佪
囘
囬
廻
徊
違
韋
𡇌
𢌞
迴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痐(hui2)
    2. 茴(hui2)
    3. 鮰(hui2)
    4. 迴(hui2)
    5. 囘(hui2)
    6. 蛔(hui2)
    7. 囬(hui2)
    8. 逥(hui2)
    9. 蚘(hui2)
    10. 缋(hui2)
    11. 繢(hui2)
    12. 蜖(hui2)
同部首
    1. 囘
    2. 㘠
    3. 囮
    4. 囿
    5. 囶
    6. 圔
    7. 圂
    8. 因
    9. 囟
    10. 囡
    11. 囧
    12. 囨
同筆畫
    1. 𠆿
    2. 𠓣
    3. 伐
    4. 㞪
    5. 伪
    6. 㐼
    7. 充
    8. 讳
    9. 异
    10. 旮
    11. 𠕋
    12. 农
小學古詩詞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唐·白居易 《池上》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唐·李白 《望天门山》
初中古詩詞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先秦·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论语》十二章》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唐·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南北朝·郦道元 《三峡》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宋·晏殊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宋·李清照 《如梦令》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唐·白居易 《卖炭翁》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