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𪗉
- 同「粢」。稷。即穀子。《説文•禾部》:「
𪗉,稷也。」《集韻•脂韻》:「
𪗉,或作粢。」又实器用以祭祀。《玉篇•禾部》:「
𪗉,黍稷在器曰
𪗉。亦作粢。」清郭慶藩《説文經字正誼》:「蓋稷名曰
𪗉,實器用以祭祀亦曰
𪗉。」
- 古代祭禮中的祭飯。《廣韻•脂韻》:「
𪗉,祭飯。」
【漢典】
《說文解字》
稷也。从禾亝聲。秶,
𪗉或从次。卽夷切
《說文解字注》
(
𪗉)稷也。釋艸曰:秶,稷也。周禮甸師齍盛注云:秶者,稷也。榖者稷爲長。按經作齍,注作秶,此經用古字,注用今字之例。周禮齍盛字鄭易爲秶者三,甸師、肆師、大祝也。小宗伯齍注云:齍讀爲秶。六秶謂六榖,黍稷稻粱麥苽。云齍讀爲秶,此易齍爲秶之證也。秶本謂稷,何以六榖統名秶,則以稷爲榖之長,故得㮣之。甸師注是其恉也。米本謂禾,凡榖皆得名米,秶盛之秶猶是矣。甫田作齊,亦作齍。毛曰:器實曰齍。而左傳、禮記皆作秶盛,是可證齍秶之同字。榖名曰秶,用以祭祀則曰齍。别之者,貴之也。今經典秶皆譌粢,而
𪗉字且不見於經典矣。廣韵曰:
𪗉,祭飯也。玉篇曰:黍稷在器曰
𪗉。知舊本經典故作
𪗉盛。从禾。
𠫼聲。卽夷切。十五部。
(秶)
𪗉或从次作。鄭注周禮曰,齎資字同。其字以
𠫼次爲聲,从貝變易。此亦以
𠫼次爲聲,从禾變易。而今日經典秶盛皆从米作,則又粉餈之或字而誤叚之。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