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部首 糸

部外 10

總筆畫 16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60CD

左右結構

5544443253541132

五筆

倉頡

鄭碼

xtla

vfhwt

znre

部首 糸 部外 10總筆劃 16

擴展B 260CD筆順 5544443253541132

𦃍 基本解釋

● 𦃍


  1. 同「䋣」。《説文•糸部》:「䋣,馬髦飾也。𦃍,䋣或从𢍍。」
【漢典】
【未集中】【糸】 𦃍·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0

𦃍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 𦃍·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0

【集韻】符袁切,音煩。【說文】繁或从𢍍作𦃍。𢍍,籀文弁。詳繁字註。

又【集韻】蒲官切,音槃。義同。

【漢典】
【卷十三】【糸】

↳䋣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𦃍」字頭,请參考「䋣」字:)
【卷十三】【糸】
《說文解字》

馬髦飾也。从糸𣫭聲。《春秋傳》曰:“可以稱旌緐乎?”𦅳,䋣或从𢍙。𢍙,籒文弁。附袁切

《說文解字注》

(䋣) 馬髦飾也。馬髦,謂馬鬛也。飾亦妝飾之飾。葢集絲絛下垂爲飾曰緐。引申爲緐多,又俗改其字作繁,俗形行而本形廢,引申之義行而本義廢矣。至若鄭注周禮、禮記之繁纓,繁讀爲鞶帶之鞶,謂今馬大帶也。此易字之例,其說與許說絕殊。从糸𣫭。各本下有聲字。非也,今刪。𣫭者,艸盛上出。故从系𣫭會意,猶之𦇨字亦以𣫭縣會意也。附袁切。十四部。春秋傳曰:可㠯稱旌緐乎。哀卄三年左傳文。

(𦅳)䋣或从𢍍。 以弁形聲。𢍍,籒文弁。見兒部。

【漢典】

𦃍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繁」班簋西周早期集成4341 「繁」包2.90 「繁」說文‧糸部 「繁」漢印徵 「𦃍」
「繁」叔向父禹簋西周晚期集成4242 「𥿋」郭.緇.18 「𥿋」說文或體 「繁」夏承碑
「繁」師虎簋西周中期集成4316 「繁」魯峻碑陰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纔
    2. 緋
    3. 紁
    4. 䌬
    5. 綷
    6. 䋆
    7. 緇
    8. 繸
    9. 絴
    10. 紡
    11. 䊻
    12. 縡
同筆畫
    1. 橻
    2. 䛻
    3. 輸
    4. 㲈
    5. 曆
    6. 燀
    7. 䩡
    8. 㘉
    9. 㷴
    10. 頻
    11. 㿈
    12. 篞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