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qiāo

ㄑㄧㄠ

部首 巾

部外 13

總筆畫 16

㡑 幓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5E67

左右結構

25225125125112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mhks

lbrrd

lijf

46294

拼音 qiāo

注音 ㄑㄧㄠ

部首 巾 部外 13總筆劃 16

基本區 5E67筆順 2522512512511234

幧 基本解釋

● 幧

qiāo ㄑㄧㄠˉ


  1. 〔~頭〕又作「帩頭」,古代男子束髮的巾。
  2. 方言,帽子。
【漢典】

幧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幧 qiāo

名

(1) 古代男子束髮用的巾。通稱「幧頭」 [a piece of cloth for binding man's hairs]

幧,幧頭也,斂發也。——《玉篇》

(2) 〈方〉∶帽子 [hat]

今浙東 寧波、 紹興,通謂帽曰幧。—— 章炳麟《新方言》

【漢典】
【寅集中】【巾】 幧·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3

幧 《康熙字典》

【寅集中】【巾】 幧·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3

【廣韻】【集韻】七遙切【韻會】【正韻】此遙切,𠀤音鍫。【說文】斂髮也。【廣韻】所以覆髻。【玉篇】幧頭也。【揚子·方言】幧頭,自河以北,趙魏之閒曰幧頭。或謂之𢂺,或謂之㡋,或謂之䰎帶,或謂之䰍帶。【廣雅】絡頭,幧頭也。【古樂府·陌上桑】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幧頭。

又【類篇】或作幓。【儀禮·喪服註】以麻自項中而前交於額上,却繞紒如著幓頭焉。

又通作綃。【釋名】綃頭,綃,鈔也,鈔髮使上從也。或曰帞頭。齊人謂之㡋。【後漢·向詡傳】好被髮,著絳綃頭。【註】綃,當作幧。

又通作帩。【晉書·五行志】太元中人,不復著帩頭。

又【廣韻】七刀切【集韻】倉刀切,𠀤音操。義同。 【類篇】或作㡑。

【漢典】
【卷七】【巾】

幧 《說文解字》

【卷七】【巾】
《說文解字》

歛髮也。从巾喿聲。七搖切

【漢典】

幧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ʰiɑu˥ 日语读音 ZUKIN HACHIMAKI

客家话 [客英字典] ciau1 cau1 [台湾四县腔] ciau1 cau1 [梅县腔] ciau1 [海陆腔] ciau1 cau1粤语 ciu1 ciu4

近代音 中古音 清母 宵韻 平聲 鍫小韻 七遥切 三等 開口;清母 豪韻 平聲 操小韻 七刀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清母 豪部 ;王力系统:清母 宵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幧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幧」 說文‧巾部「幧」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㡑
幓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敲(qiao1)
    2. 橾(qiao1)
    3. 礉(qiao1)
    4. 帩(qiao1)
    5. 幓(qiao1)
    6. 骹(qiao1)
    7. 跷(qiao1)
    8. 橇(qiao1)
    9. 悄(qiao1)
    10. 煍(qiao1)
    11. 鐰(qiao1)
    12. 燆(qiao1)
同部首
    1. 㠾
    2. 㡈
    3. 幜
    4. 帜
    5. 帮
    6. 席
    7. 㡋
    8. 幩
    9. 帯
    10. 㡃
    11. 帳
    12. 㡎
同筆畫
    1. 䈲
    2. 鮃
    3. 辨
    4. 瘸
    5. 窺
    6. 蹁
    7. 盥
    8. 䮌
    9. 䳃
    10. 獩
    11. 鄹
    12. 樼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