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bó

ㄅㄛˊ

部首 邑

部外 7

總筆畫 10

渤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90E3

左右結構

12455215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fpbb

jdnl

edyy

47427

拼音 bó

注音 ㄅㄛˊ

部首 邑 部外 7總筆劃 9

基本區 90E3筆順 124552152

郣 基本解釋

● 郣

bó ㄅㄛˊ


  1. 〔~海〕中國漢代郡名。亦作「渤海」。
  2. 平地上隆起的部分。
【漢典】

郣 國語辭典

郣ㄅㄛˊbó
名
  1. 隆起的地。《說文解字·邑部》:「郣,地之起者曰『郣』。」

  2. 塵土。《說文解字·邑部》「郣」字·清·段玉裁·注:「今俗謂粉之細者曰勃,皆即郣字。」

  3. 地名。春秋時齊國屬地。

【漢典】
【酉集下】【邑】 郣·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7

郣 《康熙字典》

【酉集下】【邑】 郣·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7

【唐韻】蒲没切【集韻】薄没切,𠀤音勃。【說文】郣海,地名。

又地之起者曰郣。

又【正字通】通作渤。渤澥,海名。《前漢·武帝紀》作㪍海,《封禪書》作㴾海,《揚雄傳》作勃解,皆轉寫之譌耳。

又叶皮列切,音別。【鮑昭·樂府】築山擬蓬壷,穿池類溟郣。選色徧齊代,徵聲匝邛越。

【漢典】
【卷六】【邑】

郣 《說文解字》

【卷六】【邑】
《說文解字》

郣海地。从邑孛聲。一曰地之起者曰郣。蒲沒切〖注〗臣鉉等曰:今俗作渤,非是。

《說文解字注》

(郣)郣地。此從鍇本。鉉作郣海地。非是。郣是複舉字之未刪者。地謂有地名郣也。今其地未聞。葢春秋時齊地也。若漢二志之勃海郡。今直隷河閒、天津二府地。其謂之勃海者。師古曰。在勃海之濵。因以爲名也。水部澥下曰。勃澥、海之別也。漢書子虚賦音義曰。勃澥。海別枝也。勃澥、史記河渠書謂之勃海。今靜海縣之海與山東遼東接境者、卽勃澥。司馬相如賦所以自琅邪觀成山。射之罘而浮勃澥。始皇所以竝勃海以東。過黃腄。窮成山。登之罘。而南登琅邪也。齊都賦注曰。海旁曰勃。𣃔水曰澥。勃與郣似可通。然勃海郡、勃澥、字皆不作郣。假令勃海郡字可作郣。則許當云郣海郡也。而不曰地。从邑。孛聲。蒲𣳚切。十五部。一曰地之起者曰郣。周禮草人。勃壤用狐。鄭云。勃壤、粉解者。廣雅。𡋯、塵也。今俗謂粉之細者曰勃。皆卽郣字。地之起者謂虛?。

【漢典】

郣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po˧˥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郣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郣」 廿二年左郣矛戰國晚期集成11508「郣」 說文‧邑部「郣」
金文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渤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舶(bo2)
    2. 䰷(bo2)
    3. 䮀(bo2)
    4. 㟑(bo2)
    5. 萡(bo2)
    6. 䗚(bo2)
    7. 襮(bo2)
    8. 煿(bo2)
    9. 髉(bo2)
    10. 僰(bo2)
    11. 膊(bo2)
    12. 䟛(bo2)
同部首
    1. 酃
    2. 鄢
    3. 䧇
    4. 䣂
    5. 郸
    6. 鄣
    7. 酂
    8. 阵
    9. 陁
    10. 䣑
    11. 郛
    12. 﨩
同筆畫
    1. 衎
    2. 侲
    3. 㿞
    4. 垓
    5. 籿
    6. 蚃
    7. 秒
    8. 𠊃
    9. 𠉀
    10. 凃
    11. 说
    12. 陜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