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zhǐ

ㄓˇ

部首 足

部外 4

總筆畫 11

止 阯 䟖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DBE

左右結構

251212121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khhg

rmylm

jiii

61110

拼音 zhǐ

注音 ㄓˇ

部首 足 部外 4總筆劃 11

基本區 8DBE筆順 25121212121

次 通 標

趾 基本解釋

● 趾

zhǐ ㄓˇ


  1. 腳:~高氣揚。
  2. 腳指頭:~骨。~甲。
  3. 蹤跡:「庶追芳~」。
  4. 同「址」。

英語 toe; tracks, footprints

德語 ausweichen, Parallelität (S)

法語 orteil

【漢典】

趾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趾 zhǐ

名

(1) (形聲。從足,止聲。古所謂趾,指足,不指腳趾。腳指叫做指,趾是「止」的後起字。本義:腳)

(2) 同本義 [foot]

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詩·豳風·七月》

賁其趾。——《易·賁卦》

屨校滅趾。——《易·噬嗑卦》

麟之趾。——《詩·周南·麟之趾》

今君若步玉趾。——《左傳·昭公七年》

足趾之所不蹈。——左思《吳都賦》。 王力注:「足趾是同義詞連用,『趾』不是足指。」

(3) 又如:趾股(腿腳);趾踵(腳);趾踵相接(形容人數之多);趾爪(腳爪)

(4) 腳指頭 [toe]

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明· 魏學洢《核舟記》

(5) 又如:腳趾(腳前端的分支);鵝鴨之類趾間有蹼;趾絆(本屐上的趾袢兒);趾趾(足尖輕輕着地行走的聲音)

(6) 支撐器物的腳 [leg]

鼎顛趾。——《易·鼎》

(7) 通「址」。基址[foundation]

略基趾。——《左傳·宣公十一年》

亭亭峻趾。——左思《魏都賦》

去上西山趾。——阮籍《詠懷》

常用詞組


趾高氣揚趾骨趾甲
【漢典】

趾 國語辭典

趾ㄓˇzhǐ
名
  1. 腳。《左傳·桓公十三年》:「舉趾高,心不固矣。」《聊齋志異·卷一·蛇人》:「停趾愕顧,則二青來也。」

  2. 腳趾頭。如:「足趾」。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黃山日記》:「上百步雲梯,梯磴插天,足趾及腮。」

  3. 山腳。《文選·阮籍·詠懷詩一七首之三》:「驅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4. 蹤跡。唐·王勃〈觀佛跡寺〉詩:「蓮座神容儼,松崖聖趾餘。」

【漢典】
【酉集中】【足】 趾·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4

趾 《康熙字典》

【酉集中】【足】 趾·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4

【廣韻】【集韻】【韻會】諸市切【正韻】諸氏切,𠀤音止。【爾雅·釋言】趾,足也。【釋名】趾,止也。言行一進一止也。【易·賁卦】賁其趾。【詩·豳風】四之日舉趾。【禮·曲禮】請袵何趾。

又【左傳·宣十一年】略基趾。【註】趾,城足也。

又【禮·王制】南方曰蠻,雕題交趾。【前漢·地理志】交趾郡,屬交州。

又通作止。【前漢·𠛬法志】當斬左止者,笞五百。【註】師古曰:止足也。

【漢典】
【卷二】【止】

↳止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趾」字頭,请參考「止」字:)
【卷二】【止】
《說文解字》

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爲足。凡止之屬皆从止。諸市切

《說文解字注》

(止)下基也。與?同部同義。象艸木出有阯。止象艸木生有阯。屮象艸木初生形。𡳿象艸過屮枝莖益大。出象艸木益滋上出達也。故㠯止爲足。此引伸假借之法。凡以韋爲皮韋、以朋爲朋黨、以來爲行來之來、以西爲東西之西、以子爲人之偁皆是也。以止爲人足之偁與以子爲人之偁正同。許書無趾字。止卽趾也。詩麟之止。易賁其止、壯于前止。士昏禮北止。注曰。止、足也。古文止爲趾。許同鄭从今文。故不錄趾字。如从今文名、不錄古文銘也。或疑銘趾當爲今文。名止當爲古文。周尚文。自有委曲煩重之字不合於倉頡者。故名止者、古文也。銘趾者、後出之古文也。古文禮今文禮者、猶言古本今本也。古本出於周、從後出之古文。今本行於漢、轉從冣初之古文。猶𣜩楷之體、時或有捨小篆用古籒體者也。諸市切。一部。凡止之屬皆从止。

【漢典】

趾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ʂʅ˨˩˦ 日语读音 ASHI MOTO ATO韩语罗马 CI现代韩语 지越南语 nhảy

客家话 [海陆腔] zhi3 [宝安腔] zi3 [台湾四县腔] zih3 [客英字典] zhi3 [陆丰腔] zhi3 [东莞腔] zi3 [梅县腔] tje3 [客语拼音字汇] zi3粤语 zi2潮州话 zi2

近代音 照母 支思韻 上聲 紙小空;中古音 照章母 止韻 上聲 止小韻 諸市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端母 咍部 ;王力系统:章母 之部 ;

官话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趾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止」。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止」 甲2744合34612「止」 亞夫止鼎商代晚期近出246「止」 天卜「止」 說文‧止部「止」 睡.為23「趾」
「止」 甲600合33193「止」 琱生簋西周晚期集成4292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止
阯
䟖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㮹(zhi3)
    2. 衹(zhi3)
    3. 抧(zhi3)
    4. 㫑(zhi3)
    5. 藢(zhi3)
    6. 阯(zhi3)
    7. 坧(zhi3)
    8. 只(zhi3)
    9. 枳(zhi3)
    10. 㧗(zhi3)
    11. 㡶(zhi3)
    12. 徴(zhi3)
同部首
    1. 蹮
    2. 踆
    3. 䟡
    4. 跢
    5. 跑
    6. 䟪
    7. 躅
    8. 躝
    9. 跥
    10. 䠝
    11. 踣
    12. 蹪
同筆畫
    1. 铗
    2. 赾
    3. 涯
    4. 䦍
    5. 骑
    6. 𠄀
    7. 铮
    8. 祶
    9. 崡
    10. 得
    11. 硘
    12. 梳
初中古詩詞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明·魏学洢 《核舟记》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