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詳細解釋
(康熙字典未收錄“语”字頭,请參考“語”字。)
【唐韻】魚舉切【集韻】偶舉切【韻會】魚許切【正韻】偶許切,𠀤魚上聲。【說文】論也。【徐曰】論難曰語。語者,午也。言交午也。吾言爲語,吾,語辭也。言者直言,語者相應答。【釋名】敘也。敘己所欲說也。【易·頤卦】君子以愼言語,節飮食。【詩·大雅】于時言言,于時語語。【疏】直言曰言,謂一人自言。答難曰語,謂二人相對。【禮·雜記】三年之喪,言而不語。【註】言,自言己事也。語,爲人論說也。【家語】孔子之郯,遭程子于塗,傾蓋而語終日。
又國名。【別國洞冥記】勒畢國人長三寸,有翼,善言語戲笑,因名善語國。
又【廣韻】牛倨切【集韻】牛據切【韻會】【正韻】魚據切,𠀤魚去聲。【廣韻】告也。【增韻】以言告人也。【左傳·隱元年】公語之故。【論語】居,吾語女。
又敎戒也。【魯語】主亦有以語肥也。
又地名。【前漢·閩粵王傳】錢唐榬終古斬徇北將軍爲語兒侯。【孟康註】語兒,越中地也。今吳南亭是。【師古曰】語,或作篽、籞。
【漢典】
语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語」。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 楷書 |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漢典】
小學古詩詞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唐·李白 《夜宿山寺》
初中古詩詞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唐·岑参 《逢入京使》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宋·李清照 《渔家傲》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魏晋·陶渊明 《桃花源记》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明·魏学洢 《核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