蓑 基本解釋
蓑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蓑
〈名〉
(象形。從艸,衰聲。古文上象笠,中象人面,下象衰形。字亦作“蓑”。“蓑”是後起字。本義:雨具名。即蓑衣) 同本義 [straw or palm-back rain cape]
衰,草雨衣也。秦謂之萆。——《說文》。字亦作蓑。
何蓑何笠。——《詩·小雅·無羊》
橐車載蓑笠。——《儀禮·既夕禮》
被蓑以當鎧鑐。——《管子·禁藏》
地裏還有工作的農民,披着蓑戴着笠。——《春》
又如:蓑笠(蓑衣和斗笠);蓑褐(蓑衣短褐。比喻衣着粗劣);蓑翁(穿蓑衣的老人。指漁翁)
詞性變化
〈動〉
用草覆蓋;掩 [cover with straw]
仲幾之罪何?不蓑城也。——《公羊傳》
常用詞組
© 漢典
蓑 國語辭典
名
-
用草或棕櫚葉做成的雨具。《詩經·小雅·無羊》:「爾牧來思,何蓑何笠。」漢·毛亨·傳:「蓑,所以備雨。」唐·柳宗元〈江雪〉詩:「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動
-
以草覆蓋。《公羊傳·定公元年》:「三月,晉人執宋仲幾于京師。仲幾之罪何?不蓑城也。」漢·何休·注:「若今以草衣城是也。」
© 漢典
『說文解字』
艸雨衣。秦謂之萆。从衣,象形。𠆂,古文衰。穌禾切〖注〗
𠌺,亦古文衰。
『說文解字注』
(衰)艸雨衣。雨衣有不艸者。左傳:成子衣製杖戈。杜曰:製,雨衣。按言製則非艸爲,若今油布衣。秦謂之萆。艸部曰:萆,雨衣,一曰衰衣。此則著萆爲秦語也。小雅:何蓑何笠。傳曰:蓑所以僃雨,笠所以禦暑。公羊傳:不蓑城也。何云:若今以艸衣城。齊語注云:襏襫,蓑襞衣也。襞或萆字,亦作薜。六韜:蓑薜䔲笠,衰俗从艸作蓑。而衰遂專爲等衰,衰絰字。衰絰本作縗,衰其假借字也。以艸爲雨衣,必層次編之。故引伸爲等衰,後世異其形,異其音。古義茫昧矣。从衣象形。謂
𠌺也。穌禾切。十七部。
(
𠱗)古文衰。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