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蕩
動
(1) (會意。從皿,從湯,湯亦聲。本義:洗滌)
(2) 同本義 [wash;wash away]
蕩亡秦之毒螫。——班固《西都賦》
(3) 動;搖動;震動 [move;swing;sway]
此四六者不蕩,胸中則正。——《莊子·庚桑楚》
天下不能蕩也。——《荀子·勸學》
以蕩上心。——《呂氏春秋·季春紀》
以其休止不蕩也。——《淮南子·說山》
從流漂盪,任意東西。——吳均《與朱元思書》
波心蕩,冷月無聲。——宋· 姜夔《揚州慢》
(4) 又如;蕩突(衝撞);蕩心(搖盪心神);蕩搖(動搖);盪盪悠悠(搖盪、飄流的樣子)
(5) 清除 [clear away]
蕩平塞表。——曹操《表論田疇功》
(6) 又如:盪風(兩廣的一種風俗。女婿在未見岳父岳母前,依俗飲一大杯酒。有蕩除行路風寒之意);蕩除(消滅)
(7) 毀壞;破壞 [ruin;damage]
家鄉既蕩盡,遠近理亦齊。——杜甫《無家別》
(8) 又如:蕩產(破產,耗盡財產);蕩散(消失;毀敗);蕩滅(毀滅;消滅)
(9) 誘惑;迷惑 [entice;seduce;lure]。如:蕩心(惑亂心志);蕩惑(迷惑)
(10) 寬恕 [forgive]。如:蕩宥(寬恕;原諒)
(11) 衝撞;衝殺;觸碰 [collide;bump;rush ahead]
稍近,益狎,蕩倚衝冒。——唐· 柳宗元《三戒》
(12) 又如:蕩突(衝撞。即唐突);蕩析(遊走離散)
詞性變化
◎ 蕩
形
(1) 放縱,放蕩 [licentious in conduct;loose in morals]
餘心蕩。——《左傳·莊公四年》
德蕩者其行僞。——《淮南子·俶真》
吉馭者耆酒,數逋蕩。——《漢書·丙吉傳》
古之 狂也肆,今之狂也蕩。——《論語·陽貨》
(2) 又如:蕩蕩(放縱邪僻);蕩子(遠行在外,流蕩不歸的男子;遊蕩放浪,不務正業的男子)
(3) 平坦 [plain]
山頂有大池,相傳以爲雁蕩。—— 宋· 沈括《夢溪筆談》
(4) 又如:坦蕩;蕩無高卑(地位平等,沒有高低尊卑);蕩蕩(平坦、寬坦的樣子)
(5) 廣闊 [vast]
蕩蕩洪水滔天。——《史記·五帝紀》
蕩蕩乎!民無能名焉。——《論語·泰伯》
(6) 又如:蕩漭(廣闊無邊貌);蕩蕩(廣大的樣子)
◎ 蕩
名
(1) 淺水湖 [shallow lake]。如:黃天蕩
(2) 積水長草的窪地 [marsh]。如:蘆葦蕩;蕩地;蘆花蕩;菱蕩
(3) 姓
常用詞組
【唐韻】徒朗切【集韻】【韻會】待朗切【正韻】徒黨切,唐上聲。與蕩同。【說文】滌器也。
又【廣韻】滌盪,搖動貌。
又【集韻】【韻會】大浪切【正韻】徒浪切,唐去聲。【增韻】推盪也。【易·繫辭】八卦相盪。【註】言運化之推移也。【釋文】諸家作蕩,唯王肅音唐黨切。
又【類篇】動也。【左傳·昭二十六年】震盪播越。【史記·樂書】音樂者,所以動盪血脈也。
又滌也。一曰放也。【前漢·藝文志】盪意平心。
又【丙吉傳】伺胡組郭徴卿,不得令晨夜去皇孫敖盪。【註】放也。
又【爾雅·釋訓】盪盪,僻也。【疏】弗思之僻也。【前漢·郊祀志】求之盪盪,如繫風捕景。
又大貌。【揚雄·河東賦】參天地而獨立兮,廓盪盪其亡雙。
又直盪,官名。見【隋書·百官志】。
又直盪,旗名。見【宋史·儀衞志】。
又跳盪,軍名。【唐書·百官志】矢石未交,陷堅突衆敵,因而敗者曰跳盪。
又漢宮名。【三輔黃圖】駘蕩宮。
又作駘盪,云春時景色駘蕩也。【註】蕩,盪字同。
又【韻會小補】通作湯。【前漢·天文志】四星若合,是謂大湯。【註】猶盪滌也。
又姓。見【姓苑】。
又【集韻】大浪切【正韻】徒浪切,音宕。亦動也。
又【廣韻】【正韻】徒郞切,音唐。盪突,亦作傏,通作唐突。
又【廣韻】吐郞切【集韻】他郞切,音湯。亦盪突也。
又【隋大業末童謠】上山喫鹿獐,下山喫牛羊。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盪。
又【鄭熊·番禺記】廣俗,壻未見妻之父母,先飲一大杯,曰盪風。今俗有盪風冒雪之語。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浪切,湯去聲。亦滌器也。
又行也。【論語】奡盪舟。【註】陸地行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