箋 基本解釋
● 箋
- 古書注釋的一種。《後漢書•儒林傳下•衛宏》:「馬融作《毛詩傳》,鄭玄作《毛詩箋》。」
- 同「牋」。古代公文的一種體裁。《北堂書鈔》卷七十九引應劭《漢官儀》:「孝廉年未五十,先試箋奏。」
- 同「牋」。書信。宋曾鞏《回泉州陳都官啓》:「豈期厚眷,特枉長箋。」
- 同「牋」。供題詩、寫信等用的精美紙張。南朝陳徐陵《玉臺新詠序》:「五色花箋,河北、膠東之紙。」
- 名片;名刺。明田汝成《熙朝樂事》:「姻友投箋互拜。」
- 把書簡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集韻•先韻》:「箋,編也,古者書紀其事以竹編次為之。」
- 云。《廣雅•釋言》:「箋,云也。」
英語 note, memo; stationery; comments
德語 Brief (bogen) (S)
法語 papier à lettre de fantaisie,lettre,document
【漢典】
箋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箋
動
(1) (形聲。從竹,戔( jiān )聲。本義:註釋) 同本義 [annotate;explain with notes]
箋,表識書也。…字亦作牋。——《說文》
箋,書也。——《廣雅》
鄭子諸經皆謂之「注」,此言箋者……記識其事,故稱爲「箋」。—— 孔穎達《毛詩正義》
又如:箋釋(猶箋註);箋疏(箋註);箋訓(箋註訓釋)
詞性變化
◎ 箋
名
(1) 註釋的文字 [annotation]
箋註紛羅,顛倒是非。——韓愈《施先生墓銘》
又如:;箋記(古文體名)
(2) 供題詩、寫信等用的(質量較高的)小幅紙張 [writing paper]。
如:箋管(紙和筆);箋幅(箋紙,信箋);箋詠(在箋紙上題詠詩詞)
(3) 中國古代寫給帝王的書信 [one of document]。
如:奏箋;《答東阿王箋》
(4) 書信的代稱 [letter]。
如:投箋;便箋;手箋
(5) 名片;名刺 [card]
親友投箋互拜。——明· 田汝成《熙朝樂事》
常用詞組
【漢典】
箋 國語辭典
名
-
經傳的注釋。《後漢書·卷七九·儒林傳下·衛宏傳》:「鄭玄作毛詩箋。」
-
文體名。古代奏記之類,於上書或祝賀皇后、太子所用。《資治通鑑·卷一一七·隋紀一·文帝開皇九年》:「欲令蔡徵為叔寶作降箋,命乘騾車歸己,事不果。」
-
寫信或題字用的紙。南朝陳·徐陵〈玉臺新詠序〉:「五色華箋,河北、膠東之紙。」
-
書信、信札。如:「信箋」、「短箋」。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