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dí

ㄉㄧˊ

部首 犬

部外 4

總筆畫 7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72C4

左右結構

35343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qtoy

khf

qmuo

49280

拼音 dí

注音 ㄉㄧˊ

部首 犬 部外 4總筆劃 7

基本區 72C4筆順 3534334

通 標

狄 基本解釋

● 狄

dí ㄉㄧˊ


  1. 中國古族名。春秋前,長期活動於齊、魯、晉、衛、宋、鄭等國之間,與諸國有頻繁的接觸。因爲他們主要居住於北方,故又通稱「北狄」(亦作「翟」)。
  2. 秦漢以後,中國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統稱。
  3. 古代最下級的官吏。
  4. 有力的麋鹿。
  5. 同「翟」,樂舞所用的雉羽。
  6. 姓。

英語 tribe from northern china; surnam

法語 (nom de famille)​

【漢典】

狄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狄 dí

名

(1) (形聲。從犬,亦聲。本義:我國古代北部的一個民族)

(2) 同本義 [Di nationality in ancient North China]中國古代民族名。分赤狄、白狄、長狄諸部,各有支系。因其主要居住在北方,故通稱爲北狄。又指秦漢以後,狄或北狄曾是中國中原人對北方各民族的泛稱

戎狄懷之。——《國語·晉語》

夷狄益甚。——《史記·貨殖列傳》

(3) 中國古代的低級職員 [inferior clerk]。

如:狄人(古代掌樂的下級官吏)

內司服掌王后之六服: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緣衣、素沙。——《周禮·天官下·內司服》

鐘磬竽瑟必和之,干鏚旄狄以舞之。——《禮記·樂記》

【漢典】

狄 國語辭典

狄ㄉㄧˊdí
名
  1. 中國古代北方的民族。因主要居住在北方,故通稱為「北狄」。秦、漢以後成為中原對北方各族的泛稱。《書經·仲虺之誥》:「東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禮記·王制》:「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2. 姓。如唐代有狄仁傑。

【漢典】
【巳集下】【犬】 狄·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4

狄 《康熙字典》

【巳集下】【犬】 狄·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4

【唐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𠀤音敵。【爾雅·釋地】八狄。【禮·王制】北方曰狄。【明堂位】五狄。【周禮·職方氏】六狄。【書·仲虺之誥】南面而征,北狄怨。【春秋·莊三十二年】狄伐郉。【穀梁傳·莊十年】荆者,楚也。何爲謂之荆,狄之也。

又下士。【書·顧命】狄設黼扆綴衣。【傳】狄,下士。【禮·祭統】狄者,樂吏之賤者也。

又鹿名。【爾雅·釋獸】絕有力,狄。【疏】絕異壯大有力者名狄也。

又地名。【史記·陳涉世家】周市北徇地,至狄。【註】徐廣曰:今之臨濟。

又人名。【史記·殷本紀】殷契母曰𥳑狄。

又姓。【左傳·襄十年】狄虒彌建大車之輪。【註】狄虒彌,魯人。【史記·張湯傳】博士狄山。【廣韻】春秋時狄國之後。

又與翟通。【禮·玉藻】夫人揄狄。【疏】揄,讀如搖。狄,讀如翟。謂畫搖翟之雉于衣。

又【樂記】干戚旄狄以舞之。【疏】狄,羽也。【前漢·地理志】羽畎夏狄。

又泉名。在洛陽。【公羊傳·僖二十九年】盟於狄泉。○按二傳作翟。

又【集韻】【正韻】𠀤他歷切,音惕。【集韻】本作逖。遠也。【詩·大雅】舍爾介狄,維子胥忌。【傳】狄,遠也。

又【詩·魯頌】桓桓于征,狄彼東南。【箋】狄,當爲剔。剔,治也。【釋文】韓詩云:鬄除也。

又【禮·樂記】流辟邪散,狄成滌濫之音作。【註】狄滌,往來疾貌。

又與易通。【王充·論衡】狄牙之調味也。經史俱作易牙。

 

【漢典】
【卷十】【犬】

狄 《說文解字》

【卷十】【犬】
《說文解字》

赤狄,本犬種。狄之爲言淫辟也。从犬,亦省聲。徒歴切

《說文解字注》

(狄)北狄也。北,各本作赤,誤,今正。赤狄乃錯居中國狄之一種耳。許書蟲部曰南蠻、曰東南閩越,大部曰東方夷,羊部曰西方羌,豸部曰北方貉,則此必言北狄。狄與貉皆在北,而貉在東北,狄在正北。釋地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八蠻在南方,六戎在西方,五狄在北方。李巡云:五狄者,一曰月支,二曰穢貊,三曰匈奴,四曰箄于,五曰白屋。王制、明堂位皆言東夷、南蠻、西戎、北狄。本犬穜。此與蠻閩本虵穜,貉本豸種,羌本羊穜一例。狄之爲言淫辟也。此與孔子曰貉之言貉貉惡也一例。惡與貉,辟與狄皆㬪韵爲訓。風俗通云:狄父子㛮叔同穴無別。狄者,辟也,其行邪辟,其類有五。按辟者,今之僻字。从犬,亦省聲。徒歷切。十六部。按亦當作朿。李陽冰云:蔡中郞以豊同豐,李丞相持朿作亦。所謂持朿作亦者,指迹狄二字言。迹,籒文作𨒪。狄之古文、籒文亦必作。是以詩瞻卬狄與刺韵,屈原九章悐與積擊策蹟適蹟益韵,古音在十六部也。若从亦聲,則古音在五部而非其韵。然自李斯變古籒爲篆文,其形已誤,而其聲至今不誤。聖人諭書名之澤長矣。

【漢典】

狄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i˧˥ 日语读音 EBISU韩语罗马 CEK现代韩语 적越南语 địch

客家话 [海陆腔] tit8 [梅县腔] tit8 [陆丰腔] tit8 [东莞腔] tit8 [台湾四县腔] tit8 [宝安腔] tit8 [客语拼音字汇] tid6 [客英字典] tit8粤语 dik6

近代音 端母 齊微韻 入聲作平聲陽 荻小空;中古音 定母 錫韻 入聲 荻小韻 徒歷切 四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錫部 ;王力系统:定母 錫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狄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狄」 史墻盤西周中期集成10175   「狄」 說文‧犬部       「狄」
  「狄」 㪤狄鐘西周晚期集成49            
  「狄」 曹伯狄簋春秋早期集成4019            
金文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迪(di2)
    2. 蓧(di2)
    3. 豴(di2)
    4. 唙(di2)
    5. 藡(di2)
    6. 靮(di2)
    7. 梑(di2)
    8. 鏑(di2)
    9. 頔(di2)
    10. 肑(di2)
    11. 䨢(di2)
    12. 苖(di2)
同部首
    1. 狿
    2. 獵
    3. 狧
    4. 㹱
    5. 獟
    6. 狳
    7. 獛
    8. 㹟
    9. 獥
    10. 獑
    11. 玁
    12. 犲
同筆畫
    1. 兵
    2. 囮
    3. 狇
    4. 氙
    5. 忍
    6. 岆
    7. 𠀦
    8. 吝
    9. 沛
    10. 沤
    11. 矵
    12. 妑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