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洒
- 洗滌。後作“洗”。《説文•水部》:“洒,滌也。”《玉篇•水部》:“洒,濯也。今為洗。”
● 洒
(➊-➌灑)
- 把水均勻地散佈在地面上。《説文•水部》:「洒,古文為灑埽字。」《集韻•蟹韻》:「灑,或作洒。」
- 散落;散佈。《禮記•内則》:「為熬,捶之,去其皽,編萑,布牛肉焉,屑桂與薑,以洒諸上而鹽之。」
- 瀟灑;無拘牽貌。南朝梁江淹《齊司徒右長史檀超墓銘》:「高志洒落,逸氣寂寥。」
- 代詞。表示自稱,相當於「余」、「我」。章炳麟《新方言•釋言》:「明時北方人自稱洒家,洒即余也。」
● 洒
- 整齊;肅敬。《廣雅•釋詁四》:「洒,齊也。」《集韻•銑韻》:「洒,肅恭貌。」
- 深峻;陡峭。《爾雅•釋丘》:「望崖洒而高,岸;夷上洒下,(不)漘。」《玉篇•水部》:「洒,深也。」
- 寒貌。《素問•風論》:「腠理開則洒然寒,閉則熱而悶。」
● 洒
- 驚貌。《集韻•
𢓼韻》:「洒,驚皃。」
● 洒
- 高峻貌。《集韻•賄韻》:「洒,高峻貌。」
英語 sprinkle; scatter; pour; to wipe away; to shiver
德語 Berieselung (S),berieseln, besprengen (V),sprenkeln (V),spritzen (V),verschütten
法語 répandre,arroser
洒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洒
〈動〉
(1) (形聲。从水,西聲。本義:把水散佈在地上)
(2) 同本義 [splash;ched;sprinkle]
洒,滌水也。古文以爲灑掃言。——《說文》
(3) 東西散落 [drop;spill;scatter;litter]
為熬,捶之,去其皽,編萑,布牛肉焉,屑桂與薑,以洒諸上而鹽之。——《禮記•内則》
詞性變化
〈形〉
瀟灑,無拘束 [free and easy]。
高志洒落,逸氣寂寥。——《齊司徒右長史檀超墓銘》
〈代〉
咱 [Ⅰ] ——宋、元時關西一帶男子的自稱「洒家」的略稱
洒是廝殺漢。——《永樂大典》引《張協狀元》
洒 國語辭典
【廣韻】【正韻】所買切【集韻】【韻會】所蟹切,𠀤音曬。【說文】滌也。【詩·唐風】弗洒弗掃。
又【正韻】沙下切,沙上聲。義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蘇典切,音銑。肅恭貌。【禮·玉藻】君子之飮酒,受一爵而色洒如也。
又水深曰洒。【爾雅·釋丘】望厓洒而高岸。
又【集韻】先見切,音霰。【禮·內則】屑桂與薑,以洒諸上而鹽之。
又蘇很切。驚貌。【莊子·庚桑楚】洒然異之。亦作悉禮反。
又洒洒,寒慄貌。【素問】秋刺冬分病不已,令人洒洒時寒。
又【唐韻】【集韻】先禮切【正韻】想禮切。𠀤與洗同。【左傳·襄二十一年】洒濯其心,壹以待人。
又雪也。【孟子】願比死者一洒之。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取猥切。與漼同。鮮貌。一曰高峻貌。【詩·邶風】新臺有洒。
又【集韻】思晉切,音信。與汛同。詳汛字註。
洒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sɑ˨˩˦; ɕi˨˩˦ 日语读音 ARAU韩语罗马 SEY现代韩语 세越南语 sái
客家话 [宝安腔] sa3 [客英字典] sa3 [沙头角腔] sai5 [梅县腔] sha3 sa3 [台湾四县腔] sa3 sa5 se3 [东莞腔] sa3 [海陆腔] sa3 sa5 se3 [客英字典] se3粤语 saa2 sai2 sin2潮州话 sai3(sài) soi2(sói)
近代音 中古音 心母 薺韻 上聲 洗小韻 先禮切 四等 開口;審生母 卦韻 去聲 曬小韻 所賣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心母 齊部 ;心母 痕部 ;心母 痕部 ;王力系统:山母 支部 ;心母 文部 ;心母 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