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恰
- 用心。《玉篇•心部》:「恰,用心也。」
- 適當;正好。五代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確實。明凌濛初《北紅拂》第三齣:「不知那裏是他家,索尋問個恰,恰。」
- 融洽。明湯顯祖《紫釵記•淚燭裁詩》:「做姊妹大家權恰。」
- 副詞。才;剛剛。元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一折:「恰離了澄澄碧海,遥望那耿耿長空。」
- 副詞。卻;豈。唐張驚《遊仙窟》:「誰知玉貌,恰有金聲。」
- 量詞。表示極少。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官調》卷四:「咱供養不曾虧了半恰。」
英語 just, exactly, precisely; proper
德語 gerade, genau
法語 justement
【漢典】
恰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副
(1) (形聲。從心,合聲。本義:用心)
(2) 同本義 [diligently;attentively]
恰,用心也。——《說文新附》
又如:恰恰(用心的樣子)
(3) 才,剛剛 [just now;exactly;precisely]。
如:恰剛(剛剛);恰方(方纔);恰來(剛纔);恰待(剛要);恰纔(剛剛,剛纔)
(4) 豈;難道 [could it be said that]。
如:恰不道(豈不知)
詞性變化
形
(1) 適當;正好 [suitable;properly;just]
恰是湘妃淚盡時。—— 賈島《贈人斑竹柱杖》
野航恰受兩三人。——杜甫《南鄰》
又如:恰則(恰恰);恰恨(正不巧);恰合(正相符合);恰限(正遇上);恰便似(正好像);恰貼(恰當、妥貼);恰意(適合心意);恰適(合適)
常用詞組
【漢典】
恰 國語辭典
副
-
剛好、正好。如:「恰好」、「恰如」、「恰到好處」。唐·杜甫〈南鄰〉詩:「秋水纔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
-
適當、合適。如:「恰當」、「恰如其分」。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