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
míng ㄇㄧㄥˊ《廣韻》武兵切(《集韻》眉兵切),平庚明。陽部。
- 光明;明亮。與「昏暗」相對。《荀子•天論》:「在天者莫明於日月。」
- 指天亮。《詩•齊風•雞鳴》:「東方明矣,朝既昌矣。」
- 修明;嚴明。指心地光明,政治或法紀清明。《詩•大雅•皇矣》:「貊其德音,其德克明。」
- 指松明,照明物。唐柳宗元《商山臨路孤松詩題》:「商山臨路有孤松,往來斫以為明。」
- 照亮。《樂府詩集•清商曲辭•讀曲歌》:「無油何所苦,但使天明儂。」
- 映照。《吕氏春秋•達鬱》:「人皆知説鏡之明己也,而惡士之明己也。」
- 點燃;點亮。《潛夫論•遏利》:「知脂臘之可明鐙也,而不知其甚多則冥之。」
- 眼睛;視力。《史記•太史公自序》:「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 視力好,眼睛亮。《孟子•離婁上》:「離婁之明,公輪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買。」
- 明瞭;通曉。《南史•隱逸傳下•劉慧斐》:「慧斐尤明釋典,工篆隸。」
- 分辨;區分。《左傳•隱公五年》:「昭文章,明貴賤,辨等列,順少長,習威儀也。」
- 明白;清楚。《戰國策•齊策一》:「此不叛寡人明矣,曷為擊之!」
- 彰明;顯示。《易•繫辭下》:「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
- 聰明。《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賢明;賢能。《書•堯典》:「明明揚仄陋。」
- 成;成就。《詩•周頌•臣工》:「於皇來牟,將受厥明。」
- 強盛;旺盛。《左傳•哀公十六年》:「與不仁人争明,無不勝。」
- 神明。祭神、供神及死者的祭物皆潔淨,故稱明。《禮記•曲禮下》:「稷日明粢。」
- 尊敬。《管子•牧民》:「順民之經,在明鬼神、祇山川、敬宗廟、恭祖舊。」
- 敬辭。《後漢書•鄧禹傳》:「明公雖建藩輔之功,猶恐無所成立。」
- 佛家語,真言的別稱。遼覺苑《演密鈔》卷一:「明者,明咒,真言之别稱。」
- 指白晝。《左傳•昭公元年》:「明淫心疾。」
- 舊指生或人世間。《太平廣記》卷三百七十八引唐張讀《宣室志》:「比以幽明異路,不可詣汝之門。」
- 今之次。如:明天;明年。《左傳•昭公七年》:「其明月,子産立公孫泄及良止以撫之。」
- 用同「名」。稱說。《太平經•四吉四凶訣》:「舉士得其人,善如斯矣,天上明此續命之符。」
- 通「萌」。 1.庶民,老百姓。《管子•侈靡》:「美壟墓,所以文明也。」 2.萌發。《文心雕龍•明詩》:「離合之發,則明於圖讖。」
- 通「盟」。對神發誓立約。《易•隨》:「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 「鳴」。雞叫。
- 朝代名。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建。先定都南京,1420年遷都北京。
- 古州名。唐开元二十六年设置,以境内有四明山得名。治所在都县(今浙江省宁波市南)。《集韻•庚韻》:「明,州名。」
- 姓。《通志•氏族略三》:「明氏,姬姓,虞仲之後也。」
● 明
- 〔明津〕又作「盟津」、「孟津」。地名,在今河南省孟州市南。《集韻•映韻》:「盟,盟津,地名。或作明,通作孟。」
英語 bright, light, brilliant; clear
德語 Ming-Dynastie (14.-17.Jh.) (S, Gesch),hell, klar, glänzend, strahlend (Adj)
法語 brillant,clair,comprendre,vue,distinct,net,ouvert,public,explicite,prompt,leste,prochain,suivant,ouvertement
明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明
形
(1) (會意。甲骨文以「日、月」發光表示明亮。小篆從月囧( jiǒng),從月,取月之光;從囧,取窗牖之明亮。本義:明亮,清晰明亮)
(2) 同本義。與「昏暗」相對 [brilliant;light;bright]
朙,照也。——《說文》
照臨四方曰明。——《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東方明矣。——《詩·齊風·雞鳴》
明,精白也。——《國語·周語》
視曰明。——《書·洪範》
明則著。——《禮記·中庸》
明星謂之啓明。——《爾雅》
東有啓明。——《詩·小雅·大東》
在天者莫明於日月。——《荀子·天論》
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唐· 李白《秋浦歌》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蘇軾《赤壁賦》
禁卒居中央,牖其以通明,屋極有窗以達氣。——方苞《獄中雜記》
明月斜掛。——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江船火獨明。——唐· 杜甫《春夜喜雨》
明暗之掩映。——蔡元培《圖畫》
又如:明星(明亮的星。泛指衆星);明珠(明亮的寶珠。多指珍珠);明明(明亮);明丟丟(明朗朗,明光光,明灼灼,明亮亮;明亮貌);明晃晃(明幌幌,光亮閃爍);明晦(晴陰);明彩(光彩)
(3) 明白,清楚 [plain;explicit]
明謂左右。——《戰國策·趙策》
名實已明。——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揚之慾其明。——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又如:明切(明白深切);明言(明白的話);明悉(詳細清楚);明標着冊歷(標,寫。冊歷,指賬本)
(4) 聖明,明察,明智 [perceived;sage]
耀明於子。——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明智而忠信。——漢· 賈誼《過秦論》
幸遇明主。——南明樑· 丘遲《與陳伯之書》
又如:明後(聖明的君主);明主(英明的君主);明上(聖上,尊稱君主);明王(賢明的君主);明公(對有地位者的尊稱)
(5) 明顯,明確 [clear;obvious]
君法明,倫有常。——《荀子·成相》
又如:明分(明確的本分);明刑(明確的法令);明效(明顯的效果)
(6) 明豔, 鮮明 [bright and beautiful]。 如:明服(鮮豔的服飾);明姿(明豔的姿態);明絢(明麗絢爛)
(7) 明慧,聰明 [clever]。
如:明明(聰明敏察的樣子。多用來歌頌帝王、神明;明亮的樣子);明秀(聰明秀美);明果(聰穎果決);明俊(明慧俊異)
(8) 心地光明 [purehearted]。
如:明人(心地光明的人)
(9) 嚴明 [strict and impartial]。
如:明刑(嚴明的刑罰);明法(使法律嚴明);明闢(嚴明法律)
(10) 清明,修明 [sober and calm]。
如:明代(政治清明的時代);明制(清明的法制);明治(修明政事);明政(清明的政治)
(11) 高明 [brilliant;wise]。
如: 明哲(明智而洞察事理的人);明見萬里(識見高明,對很遠的地方發生的事也能瞭解得十分清楚)
(12) 強盛, 旺盛 [powerful and prosperous]。
如:明昌(昌盛發達,昌明);明盛(昌明興盛;旺盛,興盛)
(13) 潔淨(祭供品) [pure]。
如:明水(祭祀用的淨水);明衣(在齋戒期穿用的乾淨內衣;死者潔身後所穿的乾淨內衣);明酌(清酒,用於祭祀)
(14) 次於今天或今年的 [immediately following in time]。
如:明月(下一個月);明旦(下一個早晨,明晨;明天);明歲(明年);明當(明天);明後(以後)
(15) 明快,爽直 [frank;candid]。
如:明坦(明快坦直);明烈(爽朗剛正);明朗(樂觀,開朗)
詞性變化
動
(1) 照亮 [light]
火尚足以明。——宋·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又如:明中(明照中天);明燭(照亮)
(2) 點燃,點亮 [fire;light]
並非明火執仗,怎算是強盜?——《紅樓夢》
又如:明火執杖(點着火把,拿着武器,公開活動);明燈(點燈)
(3) 懂得,瞭解 [understand]
愚者亦明之。——清· 黃宗羲《原君》
吾未其明也。——唐· 韓愈《師說》
明於治亂。——《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又如:明經義諳雅故(瞭解經書的意義,通曉過去的文章典故。諳:熟悉);明中(通曉星象曆法);明悟(明白領悟);明理(明白道理)
(4) 闡明,表明 [make known;expound]
文者以明道。——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明死生之大。——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明道德之廣崇。——《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又如:明心(表明心跡);明志(表明心志);明明(表明)
(5) 明確 [pinpoint]
明法度,定律令。——《史記》
又如:明分(明確職分);明惑(明確與困惑)
(6) 分辨,區分 [distinguish]。
如:明正(辨明);明辨(分辨清楚)
(7) 通「盛」。受 [ladle;fill]
以我齊明,與我犧羊。——《詩·小雅·甫田》。注:「明者,盛之假借。
(8) 通「盟」。結盟 [become allies;form an valliance]
此邦之人,不可與明。——《詩·小雅·黃鳥》
以其背明約而殺義帝也。——《漢書·黥布傳》
名
(1) 松明 [pine torches]。
如:明子(松明)
(2) 白晝,白天 [day]
靡明靡晦。——《詩·大雅·蕩》
又如:明夜(晝夜)
(3) 人世,陽世 [man's world]
人神幽明絕,朋好雲雨乖。——顏延年《和謝監靈運》
又如:明幽(人間和陰間);明晦(人世與陰間)
(4) 眼睛,視力 [sight]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史記·太史公自序》
又如:不用明焉;明杖(盲人用以代眼的手杖)
(5) 神,神靈 [God]。
如:明衣(神明之衣);明祀(對審明的祭祀);明宮(明祠。神祠)
(6) 明朝 [Ming Dynasty]。(1368—1644年)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樂年間遷都北京
明有奇巧人。—— 明· 魏學洢《核舟記》
明朝一典史。—— 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又如:明人(明代的人)
(7) 通「名」。聲名、名譽 [fame;reputation;renown]
則天下之明譽興。——《大戴禮·主言》
(8) 通「名」。名分,地位身分 [social status of a person]
收陵、 嬰之明分,絕 信、 布之覬覦。——《漢書·敘傳上》
(9) 姓
副
公開 [overt;open]
明詔大號。——清· 龔自珍《病梅館記》
又如:明正(公開處置);明升暗降(表面上升官,暗中卻被削去了權力);明夥(公然結夥)
常用詞組
明 國語辭典
-
通曉。如:「明瞭」、「明白」、「他是個深明大義的人。」
-
使通曉。《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明恥教戰,求殺敵也。」
-
昭示、彰顯。《禮記·郊特牲》:「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
發亮。《詩經·齊風·雞鳴》:「東方明矣,朝既昌矣。」
-
光亮的。如:「明月」、「明亮」。《文選·謝惠連·秋懷詩》:「皎皎天月明。」
-
清晰的。《漢書·卷五二·韓安國傳》:「清水明鏡,不可以形逃。」
-
聰慧、悟性很高。如:「聰明」、「明智」。《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夫見機而作,不處凶危,上聖之明也。」
-
公開的、顯露的。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
才德高顯的。如:「明主」、「明君」。
-
磊落的。如:「明人不做暗事」。
-
乾淨、整潔。如:「窗明几淨」。
-
顯著的。如:「明顯」、「明效」。
-
時序在後的。如:「明天」、「明年」。
-
視覺、目力。《禮記·檀弓上》:「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三國魏·王粲〈贈文叔良〉詩:「視明聽聰,靡事不惟。」
-
陽。相對於「陰」。《史記·卷一·五帝本紀》:「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
-
神靈。如:「神明」。
-
朝代名。參見「明朝 」條。
-
姓。如清代有明耀光。
〔古文〕朙【廣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𠀤音鳴。【說文】照也。【易·繫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又】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疏】日月中時,徧照天下,無幽不燭,故云明。【史記·歷書】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
又【易·乾卦】大明終始。【疏】大明,曉乎萬物終始。
又【易·乾卦】天下文明。【疏】有文章而光明。
又【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疏】照臨四方謂之明。
又【書·舜典】黜陟幽明。【傳】升進其明者。
又【書·太甲】視遠惟明。【疏】謂監察是非也。
又【洪範】視曰明。【傳】必淸審。
又【詩·小雅】祀事孔明。【箋】明,猶備也。
又【詩·大雅】明明在下。【傳】明明,察也。【爾雅·釋詁疏】明明,言甚明也。
又【禮·檀弓】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又【禮·禮運】故君者所明也。【疏】明,猶尊也。
又【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述者之謂明。【疏】明者,辨說是非也。
又【韓非子·難三篇】知微之謂明。
又【廣韻】昭也,通也。
又星名。【詩·小雅】東有啓明。【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
又【小雅】明發不寐。【疏】言天將明,光發動也。
又【正字通】凡厥明、質明,皆與昧爽義同。
又姓。【姓氏急就篇】《明氏·山公集》有平原明普,晉荀晞從事明預。
又與盟同。【詩·小雅】不可與明。【箋】明,當爲盟。
又與孟同。【周禮·夏官·職方氏註】望諸明都也。【釋文】明都,《禹貢》作孟豬。今依《書》讀。
又【前漢·地理志】廣漢郡葭明。【註】師古曰:明音萌。
又【韻補】叶謨郞切。【書·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楚辭·九歌】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撫余馬兮安驅,夜皎皎兮旣明。
又叶彌延切。【道藏歌】觀見學仙客,蹊路放炎烟。陽光不復朗,隂精不復明。
照也。从月从囧。凡朙之屬皆从朙。明,古文朙从日。武兵切
(朙)照也。火部曰:照,明也。小徐作昭。日部曰:昭,明也。大雅皇矣傳曰:照臨四方曰明。凡明之至則曰明明,明明猶昭昭也。大雅大明、常武傳皆云:明明,察也。詩言明明者五,堯典言朙朙者一。禮記大學篇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鄭云:明明德,謂顯明其至德也。有駜:在公明明。鄭箋云:在於公之所但明明德也。引禮記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夫由微而著,由著而極,光被四表,是謂明明德於天下。自孔穎達不得其讀而經義隱矣。从月囧。从月者,月以日之光爲光也。从囧,取窗牗麗廔闓明之意也。囧亦聲,不言者,舉會意包形聲也。武兵切。古音在十部。凡朙之屬皆从朙。
(明)古文从日。云古文作明,則朙非古文也,葢籒作朙,而小篆隷从之。干祿字書曰:明通,朙正。顏魯公書無不作朙者。開成石經作明,從張參說也。漢石經作眀。
明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miŋ˧˥ 唐代读音 *miæng日语读音 AKARUI AKIRAKA AKERU韩语罗马 MYENG现代韩语 명越南语 minh
客家话 [梅县腔] miang2 min2 [海陆腔] min2 mang2 miang2 [东莞腔] min2 [宝安腔] min2 [客英字典] miang2 min2 [沙头角腔] min2 [客语拼音字汇] mang2 miang2 min2 [陆丰腔] miang3 min3 [台湾四县腔] min2 mang2 miang2粤语 ming4
近代音 明母 庚青韻 平聲陽 明小空;中古音 明母 庚韻 平聲 明小韻 武兵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明母 唐部 ;王力系统:明母 陽部 ;
明 字源字形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