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 基本解釋
● 敵
- 仇敵,敵人。《左傳·僖公三十三年》:「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
- 對等;相當。《戰國策·秦策五》:「四國之兵敵。」
- 抵擋;對抗。《易·艮》:「上下敵應,不相與也。」
- 對;相對。宋沈會宗《小重山》:「閑欹枕,敵面芰荷風。」
- 通「適」。嫡系,正宗。後作「嫡」。《馬王堆漢墓帛書·稱》:「立正敵者,不使庶孽疑焉。」
- 通「適」。主;主人。《禮記·玉藻》:「敵者不在,拜於其室。」
- 通「謫」。過錯。《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自勇其斷,則毋以其敵怒之。」
英語 enemy, foe, rival; resist
法語 ennemi,adversaire,s'opposer à,résister à
【漢典】
敵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敵
動
(1) (形聲。從攴( pū),啇( dí )聲。本義:匹敵;對等)
(2) 同本義 [match]
敵,仇也。——《說文》
敵,匹也。——《爾雅》
四國之兵敵。——《戰國策·秦策》。注:「強弱等也。」
且夫自敵以下。——《國語·楚語》
敵國賓至。——《國語·周語》
敵則能戰之。——《孫子·謀攻》
又如:試看天下誰能敵;敵體(彼此地位相等,不分上下);敵禮(平等的禮節);匹敵(謂才藝相當);勢均力敵
(3) 抵抗;抵擋 [fight;resist;withstand]
(司馬懿)乃 魏之名將,恐汝不能敵之。——《三國演義》
又如:敵不住;寡不敵衆
(4) 攻擊 [attack]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聊齋志異·狼三則》
詞性變化
◎ 敵
名
(1) 仇敵;敵人 [enemy]
秦人開關延敵。—— 漢· 賈誼《過秦論》
又如:政敵;天敵;敵不可假(不可寬容敵人);敵壘(敵人的營壘);敵特;敵探
常用詞組
【漢典】
敵 國語辭典
名
-
仇人。如:「大敵當前」、「分清敵我」、「敵眾我寡」、「敵暗我明」。
動
-
抵擋、抵抗。如:「寡不敵眾」。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孤自度勢,實不敵之。」
形
-
敵對的、因利害衝突而不相容的。如:「敵軍」、「敵方」、「敵意」。
-
相等的、相當的。如:「勢均力敵」。唐·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韻〉:「李杜詩篇敵,蘇張筆力勻。」
【漢典】
敵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 金文 | 說文 | 隸書 | 楷書 |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