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cháng

ㄔㄤˊ

部首 小

部外 6

總筆畫 9

繁體 嘗

嘗 甞 嚐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5C1D

上下結構

24345115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ipfc

fbmmi

kobz

90732

拼音 cháng

注音 ㄔㄤˊ

部首 小 部外 6總筆劃 9

基本區 5C1D筆順 243451154

常 標

尝 基本解釋

● 尝

(嘗)

cháng ㄔㄤˊ


  1. 「嘗」的簡化字。

英語 taste; experience, experiment

德語 probieren, kosten (V, Ess)

【漢典】

尝 詳細解釋

見「嘗」。

【漢典】
【丑集上】【口】 嘗·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1

↳嘗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尝」字頭,请參考「嘗」字。)
【丑集上】【口】 嘗·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1

【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𠀤音常。【說文】口味之也。从旨,尙聲。【詩·小雅】嘗其旨否。【前漢·郊祀志】百鬼迪嘗。【註】師古曰:嘗謂歆饗也。

又【廣韻】試也。【戰國策】疑則少嘗之。【史記·越世家】請試嘗之。

又【張耳𨻰餘傳】先嘗秦軍。

又【廣韻】曾也。【論語】嘗從事於斯矣。

又【玉篇】祭也。【爾雅·釋天】秋祭曰嘗。【註】嘗新穀。【詩·小雅】禴祠烝嘗。

又【廣韻】姓也。【風俗通】孟嘗君之後。【玉篇】同甞。【集韻】或作𨡔。

【漢典】
【卷五】【旨】

↳嘗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尝」字頭,请參考「嘗」字:)
【卷五】【旨】
《說文解字》

口味之也。从旨尚聲。市羊切文二 重一

《說文解字注》

(嘗)口味之也。引伸凡經過者爲嘗。未經過爲未嘗。从旨尙聲。市羊切。十部。

【漢典】

尝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ʂʰɑŋ˧˥

粤语 soeng4潮州话 siên5(siêⁿ) [饶平、潮阳]sion5(siôⁿ) [揭阳]siang5(siâng),zêng5(chêng)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尝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嘗」。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嘗」 六年召伯虎簋西周晚期集成4293 「嘗」 郭.唐.14 「嘗」 說文‧旨部 「嘗」 睡.封93 「嘗」 「尝」 「尝」
  「嘗」 蔡侯盤春秋晚期集成10171 「」 天卜          
  「嘗」 十年陳侯午敦戰國中期集成4648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嘗
甞
嚐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㙊(chang2)
    2. 䗅(chang2)
    3. 塲(chang2)
    4. 膓(chang2)
    5. 䯴(chang2)
    6. 仩(chang2)
    7. 腸(chang2)
    8. 龦(chang2)
    9. 瓺(chang2)
    10. 𠑷(chang2)
    11. 甞(chang2)
    12. 鲿(chang2)
同部首
    1. 尙
    2. 小
    3. 尠
    4. 尒
    5. 尓
    6. 尞
    7. 尖
    8. 㝻
    9. 龸
    10. 恭
    11. 㝸
    12. 尔
同筆畫
    1. 䀛
    2. 咤
    3. 砛
    4. 盇
    5. 钜
    6. 拜
    7. 砕
    8. 临
    9. 骆
    10. 庥
    11. 胇
    12. 炸
初中古詩詞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宋·欧阳修 《卖油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明·魏学洢 《核舟记》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西汉·刘向 《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西汉·刘向 《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西汉·刘向 《唐雎不辱使命》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