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呆
形
(1) 癡;傻 [dull;slow-witted]
呆霸王調情遭苦打。——《紅樓夢》
又如:呆霸王(《紅樓夢》中薛蟠的渾號);呆裏撒奸(裝癡賣呆以售其奸);呆串了友(呆得不可收拾);呆想(癡想);呆人(呆子,傻瓜);呆漢(癡呆的人);呆大(傻瓜;笨蛋);呆老漢(傻老公);呆物(詈詞。傻傢伙);呆性(傻氣;癡迷勁兒)
(2) 不靈活,呆板 [wooden]。
如:樣子呆,心裏靈;呆重(沉重,不靈便)
(3) 滯銷 [stagnant]。
如:呆貨(滯銷的貨物);呆窒(猶停滯)
(4) 發愣 [be in a daze;blankly]。
如:呆鄧鄧(呆頓頓,呆登登;發愣失神貌);呆掙(發愣)
詞性變化
動
暫時住在 [某處] [stay]
但這一來,我就不能在鎮頭市呆下去了。——《潘虎》
又如:她喜歡呆在孃家
常用詞組
【漢典】
呆 國語辭典
形
-
痴愚、笨傻。如:「呆子」、「呆頭呆腦」。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二折》:「我待學踰垣的段干木,非為𢠳。垂釣的嚴子陵,不是呆。」
-
反應不靈敏。如:「呆滯」、「呆板」。
動
-
發愣。《水滸傳·第五回》:「魯智深……一壺酒、一盤肉,都吃了,太公對席看見,呆了半晌。」程乙本《紅樓夢·第三二回》:「寶玉正出了神,見襲人和他說話,並未看出是誰,只管呆著臉。」
副
-
表情死板、神志恍惚。如:「呆笑」、「呆望」、「他目睹那場車禍,簡直嚇呆了!」
-
(一)之又音。
【漢典】
呆 音韻方言
呆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保」。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