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
- 鋒利;銳利。《易•繫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 用如動詞,使鋒利。《管子•兵法》:「厲士利械,則涉難而不匱。」
- 疾,迅猛。《淮南子•墜形》:「輕土多利,重土多遲。」
- 利益;好處。與「害」相對。《墨子•經上》:「利,所得而喜也。」
- 有利;對……有利。《孟子•梁惠王上》:「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 吉利;順利。如:大吉大利。《易•乾》:「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 善,優良;美好。五代韋莊《閨怨》:「戚戚彼何人?明眸利如月。」
- 和。《廣雅•釋詁三》:「利,和也。」
- 方便;適宜。《國語•魯語下》:「子股肱魯國,社稷之事,子實制之。唯子所利,何必卞?」
- 靈便,俐落。《周禮•考工記•車人》:「短轂則利,長轂則安。」
- 富饒。《戰國策•秦策一》:「西有巴、蜀、漢中之利。」
- 貪愛;喜好。《禮記•坊記》:「先財而後禮,則民利。」
- 佔有。《淮南子•説山》:「象解其牙,不憎人之利之也。」
- 贏利;利息。如:利潤;高利貸。《史記•越王句踐世家》:「逐什一之利。」
- 古代祭祖禮儀中侍奉屍的人,亦稱「佐食」。《儀禮•特牲饋食禮》:「利洗,散獻于尸。」
- 指祭祖禮中由利侍屍的儀節。《禮記•曾子問》:「祭殤不舉,無肵俎,無玄酒,不告利成。」
- 古代泄瀉滯下症的通稱。後作「痢」。《資治通鑑•陳宣帝太建十三年》:「帝嘗合止利藥,須胡粉一兩。」
- 通「賴」。憑藉。《國語•晋語六》:「夫利君之富,富以聚黨,利黨以危君。」
- 古州名。 1.西魏置,隋、唐仍之。治所在今四川省廣元市。 2.宋置,治所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淩雲縣西南。 3.遼置,治所在今遼寧省朝陽縣西南。
- 古縣名,治所在今山東省濱州市東。《漢書•地理志上》:齊郡有利縣。
- 水名。《水經注•江水》:「(青林)湖水西流謂之青林水,又西南歷尋陽分為二水:一水東流通大雷;一水西南流注于江,《經》所謂利水也。」
- 姓。《通志•氏族略五》:「利氏,或言楚公子食采於利,後以為氏。利,今之葭萌也。漢有利幾。」
英語 gains, advantage, profit, merit
德語 scharf (Messer) ,bekommen, erhalten (V),Vorteil, Gewinn, Profit
法語 profit,intérêt,avantage,tranchant,favorable
利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形
(1) (會意。從刀,從禾。表示以刀斷禾的意思。本義:刀劍鋒利,刀口快)
(2) 同本義 [sharp;exert oneself;try hard]
利銛也。——《說文》
其利斷金。——《易·繫辭》
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荀子·勸學》
兵革非不堅利也。——《孟子·公孫丑下》
則國之傷也若以利劍刺之。——《韓非子·解老》
非兵不利。——宋· 蘇洵《六國論》
求天下之利匕首。——《戰國策·燕策》
(3) 又泛指銳利
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韓非子·難一》
又如:利爪;利喙(尖利的嘴);利矢(鋒利的箭);利口辯給(能言善辯,含貶義);利金(鋒利的兵器)
(4) 快;敏捷 [quick;nimble]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勸學》
子貢利口巧辭。——《史記·仲尼弟子傳》
又如:利馬(快馬);利嗖(輕快利落);利爽(靈活敏捷);利屣(舞屣,頭小而尖的鞋子);利便(伶利)
(5) 吉利;順利 [lucky;smoothly;without a hitch]
時不利兮騅不逝。——《史記·項羽本紀》
探軍不利。——《資治通鑑》
因利乘便。——漢· 賈誼《過秦論》
又如:利鈍(順利與挫折);利市酒(爲祈禱好運而喝的酒);利時(吉時)
(6) 有利的 [advantageous;beneficial;favorable]
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資治通鑑》
(7) 重要的;要害的 [important]
懷抱利器——韓愈《送董邵南序》
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莊子·胠篋》
詞性變化
名
(1) 利益 [advantages]
上下之利,若是其異也。——《韓非子·五蠹》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 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利盡南海。——《三國志·諸葛亮傳》
火器利襲遠。——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又如:福利(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對職工生活的照顧);利孔(獲得利益的來源)
(2) 贏利;利息 [interest]
逐什一之利。——《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欲居之以爲利。——《聊齋志異·促織》
商人重利輕別離。——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又如:暴利(鉅額利潤);利贏(贏利;利潤);利子(利息)
(3) [功名]利祿 [official's salary in feudal china]
不慕榮利。——晉·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又如:利心(利慾之心);利端(利慾的端緒);利色(私利與情慾)
(4) 財利 [money]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里仁》
毋示以利。——漢· 桓寬《鹽鐵論本文》
又如:利祿(財利與爵祿);利路(生財門路;錢財);利物(給優勝者的錢物;贓物)
(5) 指個人的安危 [safety or danger]
但欲求死,不復顧利害。——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6) 勝利 [vectory]
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孫子》
(7) 物資出產 [product]
荊州北據 漢、 沔,利盡南海。—— 陳壽《三國志》
力過吏勢,以利相傾。——漢· 晁錯《論貴粟疏》
西有巴蜀漢中之利。——《戰國策·秦策一》
(8) 通「痢」[dysentery]
輕土多利。——《淮南子·地形》
(9) 姓
動
(1) 善於 [be good at]。
如:利口(善於口辯);利足(善於行走);利趾(善走);利舌(謂能言善辯)
(2) 使有利[do good to]。
如:利他(佛教語。施益於他人);利涉(便利渡河。後世也稱舟爲利涉);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3) 佔;謀利 [forcibly occupy;seize;hold]。
如:利人妻女;損人利己(損害他人以圖私利)
常用詞組
利 國語辭典
-
好處、益處。如:「利益」、「福利」、「漁翁得利」。《論語·里仁》:「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從本金生出的子錢。如:「利息」、「利潤」、「紅利」、「高利貸」。
-
姓。如漢代有利乾。
-
有益於。如:「利人利己」。
-
鋒銳。如:「銳利」、「鋒利」。《孟子·公孫丑下》:「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
祥瑞、順利。如:「大吉大利」。《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東陽𡩋君、沛公引兵西,與戰蕭西,不利。」
〔古文〕𥝤【唐韻】【集韻】【韻會】力至切【正韻】力地切,
𠀤音詈。【說文】銛也。从刀和,然後利,从和省。易利者,義之和也。【前漢·鼂錯傳】兵不完利,與空手同。
又【廣韻】吉也,宜也。【易·賁卦】利有攸往。
又私利也。【莊子·騈拇篇】小人以身殉利。
又【禮·坊記】先財而後禮,則民利。【註】利猶貪也。
又【前漢·高帝紀】徙齊楚大族五姓關中,與利田宅。【註】師古曰:利謂便好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軸有三理,三者以爲利也。【註】利,滑密也。
又州名。【韻會】巴蜀地。晉西益州,梁改利州。
又姓。【韻會】漢有利乾,爲中山相。
又【韻補】叶音棃。【古樂府】雨雪霏霏雀勞利,長觜飽滿短觜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