刖 基本解釋
刖 詳細解釋
刖 國語辭典
名
-
古代一種砍斷雙腳的刑罰。《漢書·卷二三·刑法志》:「刖罪五百。」
動
-
砍斷雙腳。如:「自刖而死」。唐·元稹〈出門行〉:「其兄因獻璞,再刖不履地。」
【漢典】
刖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jyɛ˥˧ 日语读音 KIRU AYAHUI韩语罗马 WEL现代韩语 월
客家话 [客英字典] ngiet8 [台湾四县腔] ngiet8 [梅县腔] nget8 [海陆腔] ngiet8 [客语拼音字汇] ngiad6 [宝安腔] ngiet8粤语 jyut6潮州话 鹅锅8(月);又:冤8(越),ghuêh8 uag8「潮州」uêg8
近代音 影母 車遮韻 入聲作去聲 月小空;中古音 疑母 月韻 入聲 月小韻 魚厥切 三等 合口;疑母 沒韻 入聲 兀小韻 五忽切 一等 合口;疑母 鎋韻 入聲 刖小韻 五刮切 二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疑母 曷部 ;王力系统:疑母 月部 ;
【漢典】
刖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 說文 | 隸書 | 楷書 |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