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伶
- 樂官;樂師。古代掌管音樂的官員或樂人,相傳源於黃帝時的伶倫及周代伶州鳩。五代徐鍇《說文繫傳》:「伶倫,人名也。」
- 演員。泛指表演歌舞、戲劇的人,如優伶、名伶等。《後漢書·馬融傳》:「然猶詠歌於伶蕭。」
- 使喚。指使令或供使喚的僕役。唐白居易《府齋感懷酬夢得》:「府伶呼喚爭先到。」
- 孤獨。見「伶俜、伶仃」。《文選·潘岳·寡婦賦》:「少伶俜而偏孤兮。」
- 聰慧;靈巧。見「伶俐」。《紅樓夢》:「妹妹這樣伶透人。」
- 戲弄。指逗弄或表演。《說文·人部》:「伶,弄也。」
- 姓。《萬姓統譜》:「伶,周伶州鳩。漢伶徵,護羌校尉。」
英語 lonely, solitary; actor
德語 klug, geschickt
法語 acteur,comédien
伶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1) (形聲。從人,令聲。本義:古樂官名、相傳黃帝時有伶倫,世掌樂官)
(2) 同本義 [musical official]
伶,弄臣也。——《說文》
寺人之伶。——《韓詩·車鄰》
令伶簫詠歌。——《國語·魯語》
仕於伶官。——《詩·簡兮序》
問之伶州鳩。——《國語·周語》
又如:伶官(古代的樂官);伶工(舊指樂師或演員);伶倫(傳說中黃帝時的樂官);伶界(舊稱戲曲界)
(3) 引申爲表演歌舞的藝人 [actor;actress]
伶,樂人。——《廣韻》
帝制新曲,教女伶數十百人。——《新唐書·禮樂志》
教坊優伶。——《北夢瑣言》
去年西京寺,衆伶集講筵。—— 孟郊《教坊歌兒》
又如:男伶(男演員);女伶;名伶(名演員);紅伶(走紅的演員);伶優(優伶)
(4) 姓
詞性變化
形
(1) 機靈、聰明 [nimble;wise]。
如:伶變(機靈);伶便(靈便;敏捷);伶透(聰明);伶透人(絕對聰明的人);伶俏(苗條,美好)
(2) 孤獨 [alone]
伶俜縈苦辛(孤孤單單,受盡辛苦折磨。伶俜,孤單的樣子。縈,纏繞)。——《玉臺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又如:伶丁(孤獨的樣子)
常用詞組
伶 國語辭典
-
舊稱表演歌舞、戲劇的人。如:「紅伶」、「女伶」、「名伶」。
-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屬西南僰撣族系,散布於廣西省北部山區深處,以種山、狩獵為生。
-
姓。如黃帝時有伶倫。
-
靈巧、聰慧。如:「伶牙俐齒」。《紅樓夢·第六八回》:「妹妹這樣伶透人,要肯真心幫助我,我也得個膀臂。」
-
參見「伶仃 」條。
伶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liŋ˧˥ 唐代读音 leng日语读音 WAZAOGI韩语罗马 LYENG现代韩语 령越南语 rành
客家话 [梅县腔] lang2 lin2 [宝安腔] lin2 lang2 [客英字典] lang2 lin2 [陆丰腔] lang3 [客语拼音字汇] lang2 lin2 [台湾四县腔] lin2 lang2 [沙头角腔] lang2 [海陆腔] lin2 lang2粤语 ling4
近代音 來母 庚青韻 平聲陽 靈小空;中古音 來母 青韻 平聲 靈小韻 郎丁切 四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來母 青部 ;王力系统:來母 耕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