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jūn

qún

ㄐㄩㄣ

ㄑㄩㄣˊ

部首 鹿

部外 5

總筆畫 16

麏 麕 𪊼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9E87

半包圍

41352211535312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ynjt|oxxt

iphd

txmf

00294

拼音 jūn qún

注音 ㄐㄩㄣ ㄑㄩㄣˊ

部首 鹿 部外 5總筆劃 16

基本區 9E87筆順 4135221153531234

標

麇 基本解釋

● 麇

jūn ㄐㄩㄣ《廣韻》居筠切,平真見。諄部。


  1. 獐子。《急就篇》:「麇塵麖麀皮給履。」《説文•鹿部》:「麇,麞也。」
  2. 春秋時國名。都今陝西省白河縣東南。《左傳•文公十一年》:「春,楚子伐麇。」
  3. 春秋時地名。《左傳•定公五年》:「吴師居麇。」

● 麇

qún ㄑㄩㄣˊ《集韻》衢云切,平文羣。諄部。


  1. 成羣:~至。~集(聚集,羣集)。《左傳•昭公五年》:「求諸侯而麇至。」
  2. 通「稛」。捆綁。《左傳•哀公二年》:「(趙)羅無勇,麇之。」

英語 general name for the hornless deer; to collect to band together

法語 daim

【漢典】

麇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麇

麕 jūn

名

(1) 獐子 [river deery],哺乳動物,形狀像鹿而較小,身體上面黃褐色,腹部白色,毛較粗,沒有角。

如:麇驚(麇性怯弱易驚。比喻像麇一樣受到驚嚇);麇聚(像獐子那樣依類羣居);麇包(用包茅包的死獐子);麇獐(即獐子);麇竄(像獐子那樣驚慌逃竄)

(2) 古地名 [name of an ancient country]

(3) 春秋時麇國之地,在今湖北省鄖縣西

楚子代 麇。——《左傳》

(4) 春秋時楚邑,在今湖南省岳陽東南

楚王使由於城 麇。——《左傳》

(5) 另見 qún

基本詞義


◎ 麇

麕 qún

動

(1) 成羣 [flock together]

求諸侯而麇至。——《左傳·昭公五年》。杜預注:「麇,羣也。」

又如:麇聚(麇集);麇至(成羣而來);麇居(羣居)

(2) 另見 jūn

常用詞組


麇集
【漢典】

麇 國語辭典

麇ㄐㄩㄣjūn
名
  1. 動物名。即獐。哺乳綱偶蹄目。似鹿而小,無角。性機警,善跳躍。《說文解字·鹿部》:「麇,獐也。」

麇ㄑㄩㄣˊqún
副
  1. 成群。如:「麇集」。《左傳·昭公五年》:「求諸侯而麇至。」晉·杜預·注:「麇,群也。」

【漢典】
【亥集下】【鹿】 麇·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5

麇 《康熙字典》

【亥集下】【鹿】 麇·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5

【唐韻】居筠切【集韻】【韻會】俱倫切【正韻】規倫切,𠀤音頵。【說文】麞也。似鹿。麞性驚,又善聚散,故又名麇,一物二名也。【左傳·哀十四年】逢澤有介麇焉。

又國名。【左傳·文十年】厥貉之會,麇子逃歸。

又【文十一年】楚子伐麇,敗麇師於防渚。

又地名。【左傳·定五年】吳師居麇。【註】麇,地名。

又【集韻】拘云切【韻會】拘雲切,𠀤音君。義同。

又【集韻】衢雲切【韻會】【正韻】渠云切,𠀤音羣。【左傳·昭五年】求諸侯而麇至。【註】麇,羣也。

又【廣韻】丘粉切【集韻】去粉切【韻會】苦粉切【正韻】苦隕切,𠀤音𧼐。束縛也。【左傳·哀二年】羅無勇,麇之。

【漢典】
【卷十】【鹿】

麇 《說文解字》

【卷十】【鹿】
《說文解字》

麞也。从鹿,囷省聲。麕,籒文不省。居筠切

《說文解字注》

(麇)麞也。釋獸曰:麕,牡麌。牝麜。其子麆。許書皆無其字。葢鹿旁皆後人所箸也。从鹿,囷省聲。葢小篆省囷爲禾也。居筠切。古音在十三部。


(麕)籒文不省。今詩如此作。

【漢典】

麇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yn˥; tɕʰyn˧˥ 日语读音 NORO韩语罗马 KYUN KWUN

客家话 [海陆腔] kiun2 kun1 [客英字典] giun1 kwun1 [客语拼音字汇] kiun2 [梅县腔] kiun2 [台湾四县腔] kiun2 kun1 [宝安腔] kiun2粤语 gwan1 kwan4

近代音 中古音 見母 諄韻 平聲 麏小韻 居筠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痕部 ;王力系统:見母 文部 ;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麇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麑」 菁10.13合24965「麇」 師害簋西周晚期集成4116「麇」 九.56.3「麕」 說文籀文「麇」
「麑」 鐵38.3合21229「麇」 說文‧鹿部
「麑」 珠107合13568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麏
麕
𪊼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軍(jun1)
    2. 袀(jun1)
    3. 鈞(jun1)
    4. 筠(jun1)
    5. 皹(jun1)
    6. 桾(jun1)
    7. 军(jun1)
    8. 君(jun1)
    9. 碅(jun1)
    10. 钧(jun1)
    11. 龜(jun1)
    12. 頵(jun1)
    13. 羣(qun2)
    14. 䭽(qun2)
    15. 㿏(qun2)
    16. 䆽(qun2)
    17. 峮(qun2)
    18. 裠(qun2)
    19. 帬(qun2)
    20. 裙(qun2)
    21. 㪊(qun2)
    22. 群(qun2)
    23. 宭(qun2)
同部首
    1. 麟
    2. 麉
    3. 䴧
    4. 麃
    5. 麔
    6. 麀
    7. 麎
    8. 麍
    9. 䴢
    10. 麝
    11. 麗
    12. 麛
同筆畫
    1. 錸
    2. 駦
    3. 撽
    4. 檧
    5. 㽃
    6. 瘳
    7. 䗜
    8. 篡
    9. 㩖
    10. 鬳
    11. 襀
    12. 䦧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