瘳 基本解釋
瘳 詳細解釋
瘳 國語辭典
動
病癒。《書經·說命上》:「若藥弗瞑眩,厥疾弗瘳。」《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傳》:「而阿針背入一二寸,巨闕胸臟針下五六寸,而病輒皆瘳。」
名
損失、減少。《國語·晉語二》:「君不度而賀大國之襲,於己也何瘳?」唐·李觀〈上宰相安邊書〉:「虜滋新謀,土失舊封,伊頃迄今,有加無瘳。」
© 漢典
瘳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