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jī

ㄐㄧ

部首 阜

部外 14

總筆畫 17

𨹶 𨻕 𨽘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96AE

左右結構

524143253354321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byvf|byjg

nlyx

ysrn

70223

拼音 jī

注音 ㄐㄧ

部首 阜 部外 14總筆劃 16

基本區 96AE筆順 5241432533543211

隮 基本解釋

● 隮

jī ㄐㄧˉ


  1. 升起:日朝~於東。
  2. 登上:「太史秉書,由賓階~。」
  3. 虹。
  4. 雲氣:「羣~相應和。」
  5. 墜落:「告予顛~。」。

英語 ti rise up; a rainbow; to fall

德語 hinaufgehen

法語 arc-en-ciel

【漢典】

隮 國語辭典

隮ㄐㄧjī
動
  1. 升、登。《書經·顧命》:「王麻冕黼裳,由賓階隮。」《文選·張衡·西京賦》:「累層構而遂隮,望北辰而高興。」

  2. 墜下、墜落。《書經·微子》:「今爾無指,告予顛隮。」

名
  1. 虹。《詩經·鄘風·蝃蝀》:「朝隮于西,崇朝其雨。」

  2. 由山谷中湧升上來的雲氣。宋·蘇軾〈過廬山下〉詩:「群隮相應和,勇往爭驂驔。」

【漢典】
【戌集中】【阜】 隮·康熙筆画:22 ·部外筆画:14

隮 《康熙字典》

【戌集中】【阜】 隮·康熙筆画:22 ·部外筆画:14

【廣韻】祖稽切【集韻】【正韻】牋西切,𠀤音擠。【玉篇】登也。【書·顧命】由賔階隮。

又【玉篇】氣也,升也。【詩·鄘風】朝隮于西。【箋】朝有升氣於西方。【釋文】隮,子西反,又子細反。【周禮·春官·眡祲】十輝,九曰隮。【註】隮,虹也。

又【集韻】津私切,音貲。義同。【詩·曹風】薈兮蔚兮,南山朝隮。婉兮孌兮,季女斯饑。【傳】隮,升雲也。

又【廣韻】【集韻】𠀤子計切,音霽。義同。

又【書·微子】今爾無指,告予顚隮。【傳】顚,隕。隮,墜。【釋文】隮,子細反。 【廣韻】本作躋。【集韻】亦作𨹶𨹷。【石鼓文】作𨽘。【篇海】作𨻕。

【漢典】

隮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i˥ 日语读音 NOBORU

客家话 [海陆腔] zi5 zi1 [台湾四县腔] zi1 [客英字典] zi1 [梅县腔] zi1粤语 zai1潮州话 zi3

近代音 中古音 精母 齊韻 平聲 齎小韻 祖稽切 四等 開口;精母 霽韻 去聲 霽小韻 子計切 四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精母 灰部 ;王力系统:精母 脂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隮 字源字形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𨹶
𨻕
𨽘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㚻(ji1)
    2. 姬(ji1)
    3. 銈(ji1)
    4. 击(ji1)
    5. 激(ji1)
    6. 齏(ji1)
    7. 枅(ji1)
    8. 槣(ji1)
    9. 敧(ji1)
    10. 其(ji1)
    11. 𠔛(ji1)
    12. 喞(ji1)
同部首
    1. 郐
    2. 阫
    3. 邝
    4. 隨
    5. 防
    6. 隓
    7. 邴
    8. 隔
    9. 隒
    10. 隅
    11. 䣂
    12. 䣞
同筆畫
    1. 𠐖
    2. 戱
    3. 賯
    4. 錡
    5. 𠁘
    6. 虣
    7. 䠔
    8. 䑼
    9. 敼
    10. 錎
    11. 髷
    12. 㺛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