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láng

làng

ㄌㄤˊ

ㄌㄤˋ

部首 邑

部外 6

總筆畫 9

郞 𨝥 郒 郎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90CE

左右結構

4511545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yvcb|yvbh

iinl

sxy

37727

拼音 láng làng

注音 ㄌㄤˊ ㄌㄤˋ

部首 邑 部外 6總筆劃 8

基本區 90CE筆順 45115452

常 通 標

郎 基本解釋

● 郎

láng ㄌㄤˊ《廣韻》魯當切,平唐來。陽部。


  1. 官名。帝王侍從官侍郎、中郎、郎中等的統稱。 《韓非子•説疑》:「使郎中日聞道於郎門之外。」
  2. 青少年男子的通稱。《三國志•吴志•周瑜傳》:「瑜時年二十四,吴中皆呼為周郎。」
  3. 春秋魯地名。①魯遠邑。在今山東省魚台縣東北。《左傳•隱公元年》:「費伯帥師城郎。」②魯近邑。在今山東省曲阜市附近。《春秋•隱公九年》:「夏,城郎。」
  4. 舊時婦女對丈夫或情人的稱呼。《晋書•王凝之妻謝氏傳》:「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5. 舊時對一般男子的尊稱。唐李白《横江詞六首》之五:「郎今欲渡緣何事?如此風波不可行。」
  6. 舊時奴僕對主人的稱呼。唐柳宗元《童區寄傳》:「為兩郎僮,孰若為一郎僮耶?」
  7. 北朝人子呼其父亦曰郎。《北史•節義傳•汲固》:「(李)憲為(汲)固長育,至十餘歲,恒呼固夫婦為郎、婆。」
  8. 稱別人的兒子。宋蘇軾《徐元用使君與其子端常邀僕與小兒過同遊東山浮金堂戲作此詩》:「二老白接䍦,兩郎烏角巾。」
  9. 明、清間稱兵士為郎。《痛史•鹿樵紀聞•鄭成功之亂》:「其(鄭成功)部下分南郎北郎。」
  10. 舊時對從事某種職業者的稱呼。如:貨郎;牛郎。唐許渾《灞上逢元九處士東歸》:「舊交已變新知少,却伴漁郎把釣竿。」
  11. 元明間對出身貧寒者的稱呼,與當時對貴族子弟和有財勢者稱呼為「秀」不同。《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你這樣人……郎不郎,秀不秀的。」
  12. 姓。《通志•氏族略三》:「郎氏,姬姓。魯懿公孫費伯城郎。因以居之,子孫遂以為氏。」

● 郎

làng ㄌㄤˋ


  1. 〔屎殼郎〕方言。蜣螂的別稱。黑色昆蟲,吃動物的屍體和糞尿等,常把糞滾成球形。

英語 gentleman, young man; husband

法語 jeune homme,monsieur,maître

【漢典】

郎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郎 láng

名

(1) (形聲。从邑,良聲。从「邑」,表示與行政區域有關。本義:古邑名。在今山東金鄉縣境)

(2) 古地名。春秋魯邑 [Lang town]

郎,魯邑也。——《說文》。按, 魯有二 郎。

(3) 在今山東省魚臺縣東北,是費伯的食邑

費伯帥師城 郎。——《左傳·隱公元年》

(4) 在今山東省曲阜縣附近

夏,城郎。——《左傳·隱公九年》

(5) 郎,古廊字。原指宮殿廷廊,置侍衛人員所在。官名 [an official title under the monarchy]

郎官,謂三中郎將下之屬官也。——《後漢書·桓帝紀》注

(6) 戰國始置。帝王侍從官侍郎、中郎、郎中等的通稱。其職責原爲護衛陪從、隨時建議,備顧問差遣等侍從之職。郎官一直沿用到清朝。如:郎官(郎中及員外郎的泛稱);郎中(郎官。漢代稱中郎、侍郎、郎中爲郎官,掌星宿之職);郎將(官名);郎署(宿衛官的官署)

(7) 舊時婦女對丈夫或情人的暱稱 [my darling;husband]

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李白《長幹行》

又如:郎伯(婦人稱丈夫爲郎、伯,並稱郎伯)

(8) 女婿,女兒的丈夫 [son-in-law]。

如:我哥哥有兩個郎;郎婿(女婿)

(9) 稱別人的兒子 [son]。

如:令郎;大郎、二郎、三郎;郎子(對他人之子的愛稱)

(10) 漢魏以後少年的美稱 [youth]

瑜時年二十四, 吳中皆呼爲 周郎。——《三國志》

(11) 舊時對從事某種職業者的稱呼 [worker]。

如:貨郎;牛郎;賣油郎;郎不郎,秀不秀(形容不倫不類)

(12) 舊時對一般男子的尊稱 [man]

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世說新語·雅量》

又如:伴郎;郎不郎,秀不秀(指不成材);郎子(對英俊少年的愛稱);郎秀(明初鄉里間稱呼男子因出身而異,大家豪族稱秀;平凡家庭稱郎)

(13) 僕人稱主人爲郎 [landlord]

爲兩郎僮。——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孰若爲一郎僮。

正副郎好事者。——清· 方苞《獄中雜記》

又如:郎主(門生家奴稱其主;對外族首領的稱呼)

(14) 通「廊」。室外有頂的過道 [veranda;covered corridor]

今陛下累郎臺,恐其不高也。——《漢書·東方朔傳》

蓋聞虞舜之時,遊於巖郎之上。——《漢書·董仲舒傳》

(15) 通「廊」。朝廷 [court]

茤蕘之言,可擇郎廟。——三國· 魏· 鍾繇《宣示帖》

常用詞組


郎才女貌郎當郎當郎舅郎君郎中
【漢典】

郎 國語辭典

郎ㄌㄤˊláng
名
  1. 秦漢時起,官多稱為「郎」。如:「侍郎」、「尚書郎」。《漢書·卷六八·霍光傳》:「時年十餘歲,任光為郎。」

  2. 對男子的美稱。如:「周郎」、「少年郎」。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家諸郎,亦皆可嘉。」唐·李白〈橫江詞〉六首之五:「郎今欲渡緣何事?如此風波不可行。」

  3. 婦女對丈夫或情人的稱呼。如:「郎有情,妹有意。」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生縱不得與郗郎同室,死寧不同穴!」唐·李白〈長干行〉:「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

  4. 僕役對主人的稱呼。《新唐書·卷一二四·宋璟傳》:「君非其家奴,何郎之云?」

  5. 女子也稱為「郎」。如:「女郎」。

  6. 姓。如漢代有郎顗。

【漢典】
【酉集下】【邑】 郞·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7

↳郞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郎」字頭,请參考「郞」字。)
【酉集下】【邑】 郞·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7

【唐韻】【正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𠀤音廊。【說文】魯亭。【左傳·隱元年】費伯帥師城郞。【註】魯地。高平方與縣東南有郁郞亭。

又夜郞,地名。屬牂牁郡。

又官名。【韻會】秦初置郞中令,其屬官有三署郞。漢官尚書郞。初,三署郞旣選入臺,稱郞中,歲滿,稱侍郞。隋文帝諱中字,惟置侍郞。煬帝置六侍郞,其諸曹直曰郞,除侍字。

又員外郞,亦隋置。

又男子之稱。【唐書·房𤣥齡傳】高孝基曰:僕閱人多矣,無如此郞者。

又婦謂夫爲郞。【晉書·列女傳】謝道韞曰:天壤之閒,乃有王郞。

又僕稱主亦曰郞。【唐書·宋璟傳】鄭善果曰:中丞奈何卿五郞。璟曰:君非其家奴,何郞之云。

又【正韻】與廊通。【前漢·東方朔傳】陛下今累郞臺,恐其不高。

又姓。【廣韻】魯懿公孫費伯城郞居之,因氏。

又漢有郞顗。

 

【漢典】
【卷六】【邑】

郎 《說文解字》

【卷六】【邑】
《說文解字》

魯亭也。从邑良聲。魯當切

《說文解字注》

(郎)魯亭也。春秋隱元年:費伯率師城郎。桓四年:公狩于郎。十年,齊矦衞矦鄭伯來戰于郎。莊八年,師次于郎。以俟陳人蔡人。三十一年,築臺于郎。哀十一年,戰于郊。檀弓作戰於郎。鄭曰:郎,魯近邑也。杜云:郎,魯邑。高平方與縣東南有郁郎亭。按以郎爲男子之偁及官名者,皆良之假借字也。从邑良聲。魯當切。十部。

【漢典】

郎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lɑŋ˧˥; lɑŋ˥˧ 日语读音 OTOKO韩语罗马 LANG现代韩语 낭越南语 lang

客家话 [陆丰腔] long3 [宝安腔] long2 [梅县腔] long2 [东莞腔] long3 [客语拼音字汇] long2粤语 long4

近代音 來母 江陽韻 平聲陽 郎小空;中古音 來母 唐韻 平聲 郎小韻 魯當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來母 唐部 ;王力系统:來母 陽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郎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郎」說文‧邑部 「郎」老子乙前11上     「郎」
          「郎」滿城漢墓銅鋗      
          「郎」青羊畢少郎葆調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郞
𨝥
郒
郎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哴(lang2)
    2. 廊(lang2)
    3. 䯖(lang2)
    4. 樃(lang2)
    5. 硠(lang2)
    6. 䱶(lang2)
    7. 䡙(lang2)
    8. 琅(lang2)
    9. 勆(lang2)
    10. 郒(lang2)
    11. 㢃(lang2)
    12. 瑯(lang2)
    13. 筤(lang4)
    14. 誏(lang4)
    15. 䕞(lang4)
    16. 埌(lang4)
    17. 䍚(lang4)
    18. 閬(lang4)
    19. 蒗(lang4)
    20. 阆(lang4)
    21. 䆡(lang4)
    22. 莨(lang4)
    23. 浪(lang4)
同部首
    1. 隠
    2. 邲
    3. 郞
    4. 䦺
    5. 陀
    6. 階
    7. 䧌
    8. 䧈
    9. 䧎
    10. 阵
    11. 陼
    12. 鄕
同筆畫
    1. 欧
    2. 呱
    3. 苕
    4. 昒
    5. 㺳
    6. 瓝
    7. 虲
    8. 氛
    9. 佲
    10. 郍
    11. 㕁
    12. 浅
初中古詩詞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南北朝·佚名 《木兰诗 / 木兰辞》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南北朝·佚名 《木兰诗 / 木兰辞》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唐·杜牧 《赤壁》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
宋·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三国·诸葛亮 《出师表》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