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gōu

ㄍㄡ

部首 衣

部外 10

總筆畫 16

㡚 𧛥 韝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920

左右結構

45234112212521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puff|puaf

lttb

wtlb

35247

拼音 gōu

注音 ㄍㄡ

部首 衣 部外 10總筆劃 15

基本區 8920筆順 452341122125211

褠 基本解釋

● 褠

gōu ㄍㄡˉ


  1. 直袖的單衣。
  2. 同「韝」,臂套。
  3. 針縫。
  4. 衣褶。
【漢典】
【申集下】【衣】 褠·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0

褠 《康熙字典》

【申集下】【衣】 褠·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0

【唐韻】古侯切【韻會】居侯切,𠀤音鉤。【玉篇】單衣也。【釋名】褠,襌衣之無𧛞者也。言袖夾直形如溝也。【吳志·裴松之註】呂範釋褠,著袴褶,執鞭詣闕下。【晉書·禮志】侍中車胤議,朝臣宜朱衣褠幘拜敬,太子答拜。

又臂褠。【後漢·馬皇后紀】倉頭,衣綠褠,領袖正白。【註】褠,臂衣,今之臂褠。以縛左右手,于事便也。

又【增韻】衣褶。

【漢典】
【卷五】【韋】

↳韝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褠」字頭,请參考「韝」字:)
【卷五】【韋】
《說文解字》

射臂決也。从韋冓聲。古矦切

《說文解字注》

(韝)臂衣也。各本作射臂決也。誤甚。決箸於右手大指。不箸於臂。今依文𨕖荅蘇武書注正。射韝者、詩之拾。禮經之遂。內則之捍也。毛傳曰。拾、遂也。大射注曰。遂、射韝也。以朱韋爲之。箸左臂。所以遂弦也。凡因射箸左臂謂之射韝。非射而㒳臂皆箸之以便於事謂之韝。許不言射韝者。言臂衣則射韝在其中矣。東方朔傳曰。綠幘傅靑韝。韋昭曰。韝形如射韝。以縛左右手。於事便也。崔豹古今注曰。攘衣、厮役之服。取其便於用耳。乗輿進食者服攘衣。按攘衣卽韝也。以繩纕臂謂之絭。以衣斂袖謂之韝。其字或作褠。見後漢書。或作㡚。見南都賦。从韋。繕人注曰。韝扞箸左臂裏。以韋爲之。冓聲。古矦切。四部。

【漢典】

褠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kou˥ 日语读音 HITOE HITOHENOTSUTSUSODEUDENUKI AHASE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kieu1 [客英字典] geu1 [海陆腔] kieu1 [梅县腔] geu1潮州话 gau1

近代音 中古音 見母 侯韻 平聲 鉤小韻 古侯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侯部 ;王力系统:見母 侯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褠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褠」東吳高榮墓木方 「褠」
隸書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㡚
𧛥
韝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緱(gou1)
    2. 鉤(gou1)
    3. 袧(gou1)
    4. 缑(gou1)
    5. 䑦(gou1)
    6. 句(gou1)
    7. 韝(gou1)
    8. 勾(gou1)
    9. 钩(gou1)
    10. 拘(gou1)
    11. 簼(gou1)
    12. 溝(gou1)
同部首
    1. 补
    2. 䙌
    3. 䘼
    4. 襵
    5. 襒
    6. 裆
    7. 袶
    8. 袔
    9. 裙
    10. 䘢
    11. 褿
    12. 衱
同筆畫
    1. 魯
    2. 醊
    3. 緦
    4. 誷
    5. 䈏
    6. 憳
    7. 輦
    8. 䣼
    9. 䮄
    10. 閳
    11. 慰
    12. 䲸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