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 墨
- 寫字繪畫用的黑色顏料:一錠~。~汁。~盒。~跡。~寶(珍貴的字畫。亦用來尊稱別人寫的字、畫的畫)。
- 寫字畫畫用的各色顏料:~水。油~。粉~登場。
- 黑色或接近於黑色的:~黑。~面(a.黑的臉色;b.指墨刑)。~鏡。~綠。~菊。~晶(黑色的水晶)。
- 貪污:貪~。~吏。
- 古代一種刑罰,在臉上刺字並塗墨(亦稱“黥”):~刑。
- 姓。
- 古同“默”,緘默。
英語 ink; writing
德語 (chinesische) Tusche (S),Tinte, Druckfarbe (S),schwarz, stockdunkel (Adj),Mexiko (Eig, Geo),Mo (Eig, Fam)
法語 encre,noir
墨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1) (會意兼形聲。從土,從黑,黑亦聲。本義:書畫所用的黑色顏料,用松煙等原料製成)
(2) 同本義 [Chinese ink,sumi]
墨,書墨也。——《說文》
舐筆和墨。——《莊子·田子方》
史佔墨。——《周禮·占人》
致其墨。——《周禮·卜師》。注:“熟灼之,明其兆。”
(3) 又如:墨丸(古墨的一種);墨本(碑帖的拓本);墨工(制墨的工匠);墨妝(臉部以墨化妝);墨路(墨線)
(4) 指詩文或書畫 [handwriting or painting]
墨客降席,再拜稽首。——揚雄《長楊賦》
(5) 又如:墨君竹(墨繪之竹);文墨;遺墨;墨兵(指史書;指書畫詩文);墨妙(精妙的文章、書法和繪畫);墨帖(法帖。指名家法書的拓本或印本)
(6) 繩墨。木工用以校正曲直的墨斗線 [thread used by carpenters for marking]
墨丈尋常之間。——《國語·周語》
物仰其墨。——《太玄·法》。注:“謂繩墨也。”
(7) 又如:墨斗(木工畫直線的工具);墨路(墨線。木工畫在木料上用以校正曲直的線)
(8) 中國古代五刑之一。刺刻面額,染以黑色,作爲懲罰的標記。商周叫“墨刑”,秦漢叫“黥刑” [tattooing]
墨者,墨其額也。——《白虎通·五刑》
墨罪五百。——《周禮·司刑》。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
(9) 指墨家。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九流之一,墨翟所創 [Mohist School]。如:墨者(墨家的門徒和學者)
(10) 通“纆”。繩索 [rope;cord;string]
徽以糾墨。——揚雄《解嘲》
詞性變化
〈形〉
(1) 黑色 [black]
墨,黑也。——《廣雅·釋器》
面深墨。——《孟子·滕文公上》
臣觀吳王之色類有大憂。——《國語·吳語》。注:“傳曰:‘肉食者無墨。’今 吳王有墨。墨,黑氣也。”
其色墨。——明· 魏學洢《核舟記》
俄傾風定雲墨色。——唐· 杜甫《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墨以葬文公。——《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於是始墨。——《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2) 又如:墨絰(黑色的喪服);墨面(形容面容黑瘦);墨玉(黑色玉石);墨衣(黑衣,指喪服);墨灰(黑灰色)
(3) 貪污,不廉潔 [corrupt]
貪以敗官爲墨。——《左傳·昭公十四年》
墨者多自免去。——清· 張廷玉等《明史》
(4) 又如:墨臣(貪贓不法的臣子);墨吏(貪官污吏)
(5) 通“默”。不語 [silent;tacit]
故口可劫而使墨雲。——《荀子·解蔽》
孔靜幽墨,冤結紆軫兮。——《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常用詞組
墨 國語辭典
書畫用的黑色顏料。如:「石墨」、「筆墨」。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一緘情淚紅猶溼,滿紙春愁墨未乾。」
書畫用的各色顏料。如:「藍墨」、「紅墨」。
文字、文章或知識。如:「胸無點墨」、「惜墨如金」、「舞文弄墨」。
字畫的代稱。如:「墨寶」。宋·歐陽修〈唐顏魯公法帖〉:「此本墨蹟在予亡友王子野家。」
古代肉刑之一。在罪人臉上刺刻染墨。《書經·呂刑》:「墨辟疑赦,其罰百鍰。」漢·孔安國·傳:「刻其顙而涅之曰墨刑。」
墨家的簡稱。如:「儒墨」。《孟子·滕文公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
姓。如戰國時宋國有墨翟。
黑色如墨的。如:「墨菊」、「墨綠」。《孟子·滕文公上》:「君薨,聽於冢宰,歠粥,面深墨。」
貪汙的。如:「墨吏」。
【唐韻】莫北切【集韻】【韻會】【正韻】密北切,𠀤音默。【說文】書墨也。【西京雜記】漢尚書令,僕承郞,月給隃糜墨。魏晉閒以黍燒烟,和松煤爲之。唐初高麗歲貢松烟墨。宋熙寧閒,張遇供御墨,始用油烟入麝,謂之龍劑。【李堅墨評】古有李廷珪墨爲第一,張遇墨次之,兗州
𨻰朗墨又次之。
又【禮·玉藻】卜人定龜,史定墨。【註】凡卜,必以墨畫龜,乃鑽之,觀所坼以占吉凶。
又度名。【小爾雅】五尺爲墨,倍墨爲丈。【周語】不過墨丈尋常之閒。
又五𠛬之一,鑿其額,涅以墨書。【書·伊訓】臣下不匡其
𠛬墨。
又哀容。【孟子】歠粥面深墨。
又氣色下也。【左傳·哀十三年】晉定公,吳夫差,會于黃池。司馬寅曰:肉食者無墨。
又闇昧也。【劉向·新序】師曠對晉平公曰:國有墨。墨而不危者,未之有也。
又墨灰。【西京雜記】武帝鑿昆明池,悉灰墨,無復塊土。西域人曰:大刼將盡,則有刼燒。灰墨,其餘燼也。
又與默通。【史記·商君傳】武王諤諤以興,紂墨墨以亡。【前漢·竇嬰傳】嬰墨墨不得志。
又太史公論六家之要旨,墨家儉而難遵,然其彊本節用,不可廢也。六家:隂陽、儒、墨、名、法、道也。
又地名。卽墨,故齊地。【史記·齊世家】樂毅下齊七十餘城,惟卽墨不下。今卽墨乃漢之不其縣。
又墨山,在卽墨東北,墨水發源于此。【前漢·郊祀志】帝以方士言祀太室于卽墨,卽此山也,一在衞輝縣西北。【九州要記】墨子居墨山,採茯苓餌之,五百歲不死。
又姑墨,國名。南與于闐接,又康居國有附墨城。𠀤見【前漢·西域傳】。
又姓。禹師墨如。見【王符潛夫論】。周墨翟,明墨麟。【姓纂】墨氏卽墨胎氏,孤竹君後。
又老馬腹中有物曰墨,猶狗寶也,見【本草綱目】。
又【集韻】旻悲切,音眉。墨杘,默詐貌。
又軟弱貌。
又【集韻】莫佩切,音昧。諡法,貪以敗官,讒言敗善,𠀤曰墨。